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维医的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维医的发展

维医的发展

维医的发展系指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地区民族所创造的民族医药学的发展过程。维吾尔医学是新疆地区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与疾病不断作斗争而创造出来的医药体系,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地区属于古代西域的范围。这是一个东西方交通要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这也就规定了维吾尔医学所具有的特点。古代在这个地区居住着许多民族,其中有回纥(回鹘)、乌孙、塞种、羌、鲜卑、柔然、突厥等古民族。这些民族在夫山南北过着游移不定的生活,时刻遭受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他们早就懂得利用一些自然因素来处理简单的病痛。例如,人们早已用粘土、蒜汁和草香涂抹肢体来预防害虫,用灼热的细砂埋肢体来解除关节疼痛。西域地区丰富的物产,也为当地人民提供足够的治疗疾病的药物。《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说明西域地区人民早就了解药物的治病作用。
早期的维医学也经历过一段曚昧时期。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时期,除去朴素的药物、物理疗法外,巫术治疗也曾经占有重要的位置。当时,人们信奉萨满教,这是一种原始宗教。在回纥族中,男巫师叫萨满,女巫师叫乌答,他们既占卜、除鬼,也用祷告、药物等治病。公元前五世纪左右,西域这一带的人民开始有了较为先进的医疗活动。如用水浸柳叶裹身、热敷炒麦皮、沐浴草药水、按摩、烤灼、接骨及尸体防腐的方法等等。从墓葬出土的骨骸中可知,早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种及乌孙民族已经有一定水平的外科技术和接骨方法。有些骨骸中的头颅骨的钻孔表明其技术是比较先进的。当时,信奉袄教的人们要求医生必须先给两个非袄教徒治疗,取得疗效后,才能给教徒治病,这些说明早期的维医学受宗教的明显影响。
西汉武帝派遣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自此,中原汉族的医药知识和成就传播到西域,而西域的丰富物产也输入内地,并且经这一地区与阿拉伯国家进行了频繁的医药交流。这种交流一直持续到唐代,这从唐代中医的文献中可以得到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一些西域物产,其中包括胡桃、胡蒜、石榴、红花等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而中医的一些常用治疗方剂也传到西域,如中医的“续命汤”就曾传入西域,后来在西域有所发展,并辗转又传回中原,被称为“西州续命汤”。在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中还发现过中原的药丸实物“萎蕤丸”。
由于处在丝绸之路的关隘地带,古印度医学中四元素学说在维医学中也有所反映,并由此而传入中原,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千金要方》中都有记载。
公元九世纪左右的“回鹘医学文献”,是反映当时高昌回鹘王国的医学的片断材料,其中记载着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临床各科疾病、治疗方法及当地出产的药物。十世纪开始,新疆地区是处在哈拉汗王朝的时期。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医学家艾拉比(870~950年)即生活于这一时期。在他众多的著作中,也有一些是关于医学的文献,其中包括《论人体学》、《论神经学》、《器官的功能》、《论自然界》、《论自然物的热性、凉性、湿性、干性》等百余篇著作。他以四种物质元素学说论证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关系。对于推动回鹘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阿维森纳在阿拉伯医学上也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这一地区处于哈拉汗王朝的时期,还有另一位著名的维医学家穆罕默德·伊本拉西德·伊本阿里·喀什噶里(?~1083年),他在阿什(今克孜勒苏州)的麦歇德村成立的萨吉尔学堂毕业,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医疗经验,其中如用茴香酒治白癜风,人参治阳痿,洋茴香和阿育魏等治弱视等等,都具有民族特色。他的著作有《医疗法规解释》等。他的学生伊本·艾比孜克里亚,也著名于当时。这一时期还有用突厥语写成的其他两部伟大著作《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虽然不是医学专著,但其中也有涉及医药的内容。如《突厥语大词典》中有麻风、天花、伤寒、白内障、赤痢、感冒、损伤、妊娠斑的病名,也有洋李、菖蒲、土木香、青蒿、酸葡萄、胡椒、胡萝卜、紫檀、铁丝莲、阿月浑子、罂粟壳、酸奶泻药等药物,还有一些医疗器械。而《福乐智慧》则热情地颂扬了医生们对人类的贡献。两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维医学在当时的情况。
元代的统治阶级由于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对维医、阿拉伯医都比较重视。元政府设置广惠司,即后来的回回药物院,并由该院主持编出《回回药方》共36卷,目前仅存其残卷,其中所载的药方就反映有维医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维医的用药习惯和某些医药知识。
明清以后,维族医药知识在中医药著作中有较多的反映。如《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羊、乳酪、醍醐等,其中就包括来自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的医药经验。《西疆杂述诗》记载阿克苏以北特克和鲁温泉,可以疗寒疾;吐鲁番地区的温泉和伊力火龙洞、火焰山下的砂疗等维医民间传统疗法。《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记载了维医的医药经验。
近代,由于西洋医学的输入,维医与中医一样,也面临受排挤、歧视和消灭的境地。虽然也有个别地方有维医开设简易的家庭病床,在象叶城太基力经文学校里,也有教授维医的内容,所用课本多为用突厥语、波斯语或阿拉伯文写成的维医医书(如《孜黑日》、《西巴衣库鲁甫》、《阿克萨拉依》等,后者还是出版于印度的宋代著作),但毕竟势单力弱,中国的维医还是处在奄奄一息的境地。
新中国诞生后,维医得到了新生。在党的民族政策、中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大力发掘维医宝贵遗产,办维医院或在一般医院中开设维医专科,开展维医医疗和科研工作。有名望、真才实学的维医被授予相称的学术职称,鼓励他们带徒弟,著书立说,总结经验。三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卡农且》、《维吾尔医常用复方制剂》、《维吾尔医小百科知识》等维医专著。维医特殊治疗经验如治疗白癜风、关节炎、溃疡病等,得到了很好的总结。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维医独立编纂了一个分卷,这是维医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藏医的发展   蒙医的发展 ☛
000133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