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技
唐代百戏之一。长绳繃直如弦,离地数丈,伎者由两端牵引斜绳蹑足而上,如仙人般冉冉而行,中路相遇,则侧身而过。绳技表演往往与其他节目结合在一起,难度极高,如在绳上跳丸弄剑,踩着五六尺的高跷从容而行、叠罗汉等。唐玄宗时常有此种表演,开元四年 (716年)八月十五的绳技表演,就有在绳上三人、四人的叠罗汉,最上面的人还能空翻落在绳上,再利用绳的反弹力,翻回中间人的肩上或头上。幽州一位名叫石火胡的戴竿女艺人,能够顶起百尺高竿,而五个八九岁的女孩子能够在这高竿上的五根弓弦上表演,她们身穿彩衣,手执刀戟,随着乐曲,在弓弦上俯仰来去,自如地演出 《破阵乐》舞,技巧精湛。
在牧人的套马技术和民间跳绳游戏的基础上,经艺术加工而成的杂技节目。演员手持一根长绳(另一端结成圆圈)用力舞动,使之环绕身体上下左右.忽疾忽徐地旋转,人在绳圈中跳跃翻滚,表演各种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