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倭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倭寇 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 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南北朝时期(1336-1392)溃败的武士、浪人与走私商人也加入倭寇行列。忽必烈两次侵日战争失败后,日本海盗开始骚扰中国大陆沿岸。 明代前期,明朝允许日本进行勘合贸易,日本幕府为保证贸易渠道的畅通,对倭寇的劫掠活动也有所约束,倭寇虽有发展,但规模尚不大。 自1548年明朝停止对日勘合贸易,申严海禁,使中国沿海原靠国内外海上贸易为业之小商小贩和手工业者无法为生,铤而走险,出现大量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人群,有的与乡绅、富豪等地方势力阶层相勾结,又冒禁勾结倭人入寇,形成以嘉靖年间(1522-1566)为中心的大规模倭寇。 根据地虽仍在日本,但在人员上中国人占大部分,有的首领也为中国人,如王直、徐海等均为著名寇首。侵略地区逐步南移到江浙、福建、广东一带。 由于明朝官场倾轧,军队腐败,乡绅掣肘,未能有力抵御,使倭寇越来越猖獗,肆意烧、杀、抢、掠,对沿海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后明朝加强武备,经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的奋力剿除,日本的武士大名也被吸引到国内的统一战争上去,倭寇的劫掠活动逐渐被制止。 倭寇的骚扰,引起明代知识阶层对日本的注意与研究,出现一批有关日本情况的著作,如《日本考略》、《日本一鉴》等,使中国人进一步了解了日本。近年学术界有人对当时华人加入倭寇骚扰沿海之事,持同情态度,认为是官逼民反,王直等应视为义民领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