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续富国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续富国策

 书名。陈炽撰。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写成。自序谓,英国有“贤士某著《富国策》”,使该国商务之盛冠全球,故作此书,“为救中国之贫弱”。分农、矿、工、商书四卷,共六十四个子目。内容涉及农林、畜牧、渔业、水利,五金、煤炭、石油、冶金、制造、纺织、兵器、交通,商务、货币、银行、保险及有关经济政策等。主张学习西方,全面发展各部门经济。指出,“商之本在农,农事兴则百物蕃而利源可浚也;商之源在矿,矿务开则五金旺而财用可丰也;商之体用在工,工艺盛则万物殷闻而转运流通可周行四海也。”建议地主购买机器耕种,“用力少而见功多”;认为“穷民谋食之路”,以机器工业为最丰最易。抨击洋务派“袒媚洋商而摧折华商”的行为,表达了作者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
续富国策

246 续富国策

陈炽(?—1899)著。1896年刊行。作者称英国“有贤士某著《富国策》,“举国昭若发蒙,尽涤烦苛,以归简便,而近八十载商务之盛遂冠全球”,故取书名为《续富国策》,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发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那样的作用,使中国“踵英而起”,“他日富甲环瀛”。全书分《农书》、《矿书》、《工书》、《商书》4卷,共60篇。主要论述了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力问题。提出了生产是“富国之源”,富国先富民,商富即国富的观点。书中既痛斥了地主阶级顽固派以义利之辩反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谬论,又抨击了洋务派“袒媚洋商而摧折华商”的政策。该书反映了作者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

☚ 租核   大同书 ☛
续富国策

续富国策

清末早期改良派的经济思想著作。四卷。清陈炽著。陈炽(?—1899),字次亮。江西瑞金人。光绪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军机处章京等职。甲午战争后,参加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及变法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刊行。在《自叙》中称:英国“有贤士某著《富国策》”,“举国昭若发蒙,尽涤烦苛,以归简便。而近八十载商务之盛遂冠全球。”这里的“贤士某”显然是指亚当·斯密。因而《续富国策》之名,表明作者想将此书写成类似亚当·斯密《国富论》那样的著作,以“救中国之贫弱”。
全书分《农书》、《矿书》、《工书》、《商书》四卷,六十四个项目。内容涉及农林、畜牧、渔业、水利、开采五金、煤、石油及其他矿产、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纺织工业、轻工业、兵器工业、交通运输、照明、供水、商务、货币、银行、保险以及有关的经济政策等,较全面地论述了发展经济的各个具体项目,也涉及到一些经济理论问题。
陈炽反对以儒家传经的义利观来阻碍发展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夫财利之有无,实系斯人之生命,虽有神圣,不能徒手救饿夫”(《攻金之工说》),空谈义而不言利,并不能解决人们不可缺少的物质需要。强调“惟有利而后能知义,亦惟有义而后可以获利”(《分建学堂说》),认为不能讳言利,而又要以义去调剂利使之趋于公平。这就要将利公之于众,不要让利为某些人所独占,“利而私之于一身,则小人之无忌惮矣。利而公之于天下,则君子之中庸矣”(《攻金之工说》)。这里包含有反对洋务派垄断近代工商业之利,而使商民享有兴办近代工商之利的内容。
主张振兴商务,认为商务是西方各国富强的基础。其所说的商务,除了商业之外,常常将近代工农业包括进去。在商务理论上有新的发展。指出中国古代理财只有把百姓的财产转移到国库中来的“移财”与“夺财”,而根本不懂“生财之道”。“生财之道”是“地上本无是物,人间本无是财,而今忽有之”(《自叙》)。这里已开始把财富的生产同财富的分配区分开来。在这基础上,对商、工、农、矿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了一些理论分析,认为农、矿、工各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商之本在农,农事兴则百物蕃而利源可浚也”,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为国内市场与出口贸易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商之源在矿,矿务开则五金旺而财用可丰也”,金、银、铜等矿的开发,可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货币资本;“商之体用在工,工艺盛则万货殷阗而转运流通可以周行四海”(《创立商部说》),发展工业,才能使商品丰富,流通不已。这说明其振兴商务是与发展近代工农业生产相联系的,比薛福成、郑观应等“商握四民之纲领”的看法大大进步了。
在研讨如何振兴商务中,主张采用西方的公司制度,将它看作是组织商民财力经营新式企业的重要方式。称公司为西方“商人的秘术”之一,以为公司的优势在于“归总”,即集中财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经济势力,多财则善贾。中国如能“纠集资本,凡土产矿金制造诸物,各立公司,由商人公举明通公正之人,主持其事,则贫者骤富,弱者骤强。”(《纠集公司说》)。这里看到公司作为近代企业组织方式较之中国旧式商业组织的优点。
重视发展大机器工业,认为“精求工艺”是“中国商务大兴之根本”(《织作之工说》),“劝百工则财用足”(《劝工强国论》)。看到机器工业的优越性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增强贸易竞争能力,“洋货之来也,皆以机制而后能夺我利权;则我之仿造洋货也,亦必以机制而后能收回利权。若制以手工决不能精美,不能捷速,不能整齐,欲持此以与机器争利,是犹驱跛者躄者竭蹶奔赴与骏马争先,其不绝膑折足也几希矣”(《制机之工说》)。为了发展机器工业,驳斥了“机器夺贫民生业”的论调。认为大办新式机器工厂可以使大量贫民就业,“天下穷民谋食之路,惟机器工作厂为最丰,亦惟机器工作厂为最易。使居者制以为器,则外财可入而内患潜消矣。”(《工艺养民说》)。
主张采用西方的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着重介绍了两种:一种是英国采用较多的经营方式,即在大片土地上办农场,用机器进行农业生产;另一种是法国较多采用的经营方式,即在较小块土地上进行集约化的经营方法。“中国于此诚宜兼收并采,择善而从。如南北各省,乡里之富人有拥田数千亩、数万亩者,宜劝令考求培壅收获新法,购买机器,俾用力少而见功多”。至于“只有数亩、数十亩之田”者,“则宜仿法国之法,因地制宜,令各种有利之树或畜牧之类,而又为之广开水道,多辟利源,则贫者亦富矣”(《讲求农学说》)。这里明确要求中国农业由小农经济转向近代商品经济。
在货币流通方面,主张金、银、铜三品兼行,并发行纸币。要求改革中国货币制度,“发钞票铸金钱以收利权”(《创开银行说》)。认为使用金铸币是世界货币的发展趋势,中国也应随时势的变化而加以采用;金、银、铜币有法定的比价,金币一枚合银币十枚,合铜钱一万枚;辅佐以发行纸币。这样,行钞与金、银、铜三种货币相结合。虽然对货币制度改革作了较详细的论证,但对于实行金本位制应具备什么条件还未能给予说明。
一般认为《续富国策》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戊戌变法维新运动之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
有光绪豫宁余氏重校本、《西政丛书》本、《实学富强新编续刻》本等。

☚ 筹洋刍议   目录学 ☛

续富国策

书名。陈炽著,因英国有《富国策》,故名。1896年刊行。论述发展各经济门类为主,涉及一些经济理论问题,主张发展部门经济。“商之本在农,农事兴则百物蕃而利源可浚也。商之源在矿,矿务开则五金旺而财用可丰也。商之体用在工,工艺盛则万货殷阗而转运流通可以周行四海也。”作者认为机器工业为最丰最易。表现出其要求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迫切心情。参见“陈炽”。

续富国策

续富国策The Continuous of Argumentation on How toMake a Nation Rich

书名。陈炽在“商书”部分有“保险集资说”,论述了保险观点,并具体阐明保险产生的必然性、重要性和基本原理,保险的意义作用。通过分析找出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利益的症结,然后提出自行集资办保险的设想,提倡开办几个险种,强调实行分保和防患于未然的原则,预测发展前景,以及稳定经营的方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比较完整、系统的保险著作。该书刊行于1896年。

☚ 韬国文录外编   盛世危言 ☛
续富国策

《续富国策》

书名。清末陈炽著。光绪二十二年( 1896 )刊行。是一部关于经济问题的专著。作者企图把它写成中国的《国富论》,自称是“为救中国之贫弱而作”(《自叙》)。书中主要是直接探讨一些与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有关的现实经济问题,分农、矿、工,商四卷64个项目。其中不少是当时流行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 租核   李文忠公全书 ☛
续富国策

《续富国策》

书名。清陈炽 (1855—1900)著。1896年刊行。该书自叙说: 外国“有贤士某著《富国策》 (指亚当·斯密的 《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使该国“举国昭若发蒙”,“而近今八十载商务之盛遂冠全球。”此书是作者仰慕亚当·斯密,“为救中国之贫弱而作”,故取名《续富国策》。全书分为《农书》、《矿书》、《工书》、《商书》4卷64个项目,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在《农书》 中,从“商之本在农”的观点出发,提出兴修水利,讲求农学,采用西方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展农、林、牧、渔及酿酒、制糖、制橡胶等“殖货”之业。提倡研究地质学、开采各种矿产、制造水泥、磁器,铸金、银、铜钱,以开商源,足财用。《工书》 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采用西方公司制度,聚集商民资金,举办纺织、机器等各种新式工业,使中国成为工艺兴盛,万货殷阗之国。《商书》 要求国家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批判清朝政府“袒媚洋商而摧折华商”的行径,主张发展铁路、轮船、邮电、保险、银行,办商报,兴商学,设商部,采取各种措施“恤商情,振商务,保商权”,同侵略中国的资本主义列强竞争。作者相信:“他日富甲环瀛,踵英而起者,非中国四百兆之民莫与属也。” (参见“陈炽”)

☚ 盛世危言   清经世文编 ☛
000103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