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带匠
编织绦带的工匠。又称“绦儿匠”。所谓绦带,又名“绦子”、“扁绪”等,是古代服装和器具上起装饰作用的带子或绳子,一般用丝编织而成。《急就篇》卷三: “承尘户㡘绦缋总。”其《注》称:“绦, 一名偏诸(绪),织丝缕为之, 所以悬系承尘户㡘,因为饰也。”明代绦带匠的产品,据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记载,有“印绶”、“儒绦”、“钩穗”、“裙绦”、“结挂” 等。清代,绦带有用于妇女镶沿衣服者,名 “栏杆”,以四川、广东产品质量高,称为 “川绦”,“广绦”,匠作招牌则书“川广拦杆”。绦带在各地有所演绎,匠作名称和产品质地、种类多不划一。如苏州绦带匠名“缏绳匠”。所谓缏绳,是用丝编成的绳带,粗细不一,五彩缤纷,亦是用于服饰或装饰,与绦带相类。清代北京绦带匠建有行业公所,名“绦行公所”。公所内立有乾隆四十年 (1775年) 《绦行恭逢圣会碑记》,称 “盖闻;结丝分茧,日令载染采之义;博带垂绅,儒者为束躬之具。故上天之化育万物,斯民藉此养根;祖师之灵佑四方,众生感而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