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绥芬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绥芬河地名。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与苏联格罗捷阔沃市毗邻,是滨绥铁路的终点站和绥满公路的起点站。商周时期为肃慎族的活动地区之一。唐代渤海国时为率宾府地。金属恤品路。元初隶开元路,皇庆元年(1312)纳入水达达路。明属速平江卫。清初先后隶属于宁古塔将军和宁古塔副都统。1923年设市政分局。1939年属绥阳县。1948年为东宁县治。1952年东宁县治由绥芬河迁至小城子。1968年设区。1973年设镇。1975年设市(县级),由牡丹江地区代管。1983年由牡丹江市代管。市名源于河名。绥芬,来源于满语,意为锥子,系移居此河的一个满族部落的名称。老爷岭支脉盘延于境内,小绥芬河和寒葱河为主要河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有汽车配件、农机、饮料、针织、家具等工业。市区在市境东部,由小绥芬河南岸向北和西岸扩展,依山而建,是我国东北边境的重要口岸。 绥芬河 绥芬河Suifenhe我国对俄贸易陆路的重要口岸和边境城市。历史上曾有“国境商业都市”之称。在黑龙江省东部,滨绥铁路终点。有铁路、公路与俄罗斯相通。全市面积42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4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非农业人口1.6万。有汉、满、朝鲜、回、蒙古5个民族。过去,绥芬河比较荒凉。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绥芬河遂发展为边疆地区的贸易中心市场。当时被称为“安宁以东的贸易中心”。50年代中苏每日有4趟列车对开,年最大吞吐量180万吨。1975年,由东宁县析置绥芬河市。1961年后进出口货运量下降。1982年两国贸易过货量又有上升。目前年吞吐量已达200万吨以上。为了充分利用口岸优势,1985年组建了边境贸易公司。到1987年,进出口成交额达4 200万元,实现利税350万元左右。同年,经国务院批准,绥芬河市与前苏联波格拉尼奇内区边境正式开通。这里已形成全方位开放、总体推进的新格局。其主要特点是:由小额贸易发展到规模贸易;由单纯易货贸易发展到经贸、技贸结合;由单一的贸易伙伴向多层次贸易伙伴发展;由单一的贸易形式向多种形式发展。1988年,绥芬河市进出口交易额达1.3亿瑞士法郎,过货3 500万瑞士法郎,分别占全省贸易额、过货额的1/4;与苏签订有工程承包、合作办厂、合作生产、劳务合作、来料加工等5种形式的17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合同总额871万瑞士法郎。同时与前苏联远东7个洲区和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等地84个部门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进出口交换品种达到618个以上,主要门类有轻纺、建材、电机、农副产品等。 ☚ 齐齐哈尔 大庆 ☛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边境市。是中俄边镜贸易口岸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