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统一铸币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统一铸币权 统一铸币权主张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禁止地方政府及民间私自铸造货币的思想。汉高祖刘邦以“听民私铸”示惠于人,民间铸恶钱小如榆荚,称“荚钱”。惠帝时禁民间铸钱,文帝五年 (175年) 废《盗铸钱令》,重许民间私铸。贾谊,贾山对此提出异议。贾谊数列放铸弊端,主张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考虑到“令禁铸钱,则钱必重; 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汉书·食货志下》) 又主张禁铜,并列举禁铜七福说:“ 上收铜勿令布,则民不铸钱,黥罪不积,一矣。伪钱不蕃,民不相疑,二矣。采铜铸作者反于耕田,三矣。铜毕归于上,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四矣。以作兵器,以假贵臣,多少有制,用别贵贱,五矣。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则官富实而末民困,六矣。制吾弃财,以与匈奴逐争其民,则敌必怀,七矣。” (同上书,《食货志下》) 贾山也认为:“钱者,亡用器也,而可以易富贵。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汉书·贾山传》),强调垄断铸币权是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所在。文帝未采贾谊、贾山的意见。“吴楚七国之乱”后,才又禁止民间铸钱。武帝元鼎四年 (前113),实行一次成功的币制改革,禁止各郡国铸钱,专行由上林三官铸造重如其文的五铢钱,从此铸币权统一于中央政府。但在汉昭帝始元六年 (前81) 的“盐铁会议”上, 贤艮、 文学攻击汉初以来的货币制度,要求许民私铸。桑弘羊极力为汉初以来的货币制度辩护,强调货币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称“故教与俗改,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物极而衰,终始之运也,故山泽无征则君臣同利,刀币无禁则奸贞并行。”(《盐铁论·错币》) 并进一步论证禁止私铸的必要性说:“禁御之法立而奸伪息,奸伪息,则民不期于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何为?”“故统一,则民不二也; 币由上,则下不疑也。” (同上) 汉以后,因统一铸币权对封建国家财政的至关重要,故对垄断铸币权无大的争议,主张私铸者日寡。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734年),为缓解流通中的通货不足,宰相张九龄,从节省封建政府铸钱费用的角度出发,提出许民自铸的主张,遭到群僚反对。秘书监崔沔提出反对放铸的理由说:“夫国之有钱,时所通用,若许私铸,人必竞为。各徇所求,小如有利,渐忘本业,大计斯贫……况依法则不成,违法乃有利。”(《文献通考·钱币一》)并认为:“且夫钱之为物,贵以通货,利不在多,仅待私铸然后足用也。” (同上) 左监门卫录事参军刘秩强调货币对于封建政府的重要作用,告诫统治者不能轻易放弃铸币权。并解释当时钱重的原因说:“夫钱重者,犹人日滋于前,而炉不加于旧。”(《旧唐书·食货志》) 为杜绝私铸,复述西汉贾谊的禁铜主张,提出禁铜四美:“夫铜不布下,则盗铸者无因而铸,则公钱不破,人不犯死刑,钱又日增,末复利矣,是一举而四美兼也。” (同上),张九龄许民自铸的主张因遭百官反对未付诸实行、这次讨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关于货币铸造权的争论。 ☚ 虚实论 放铸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