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统一台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统一台湾

 统一台湾是清朝统一全国的重大军事行动。1662年6月,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病死,其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当年10月,清军分三路攻占了厦门等地,郑经退守铜山。后来郑军军官看大势已去,纷纷率兵降清,致使郑军在大陆沿海据点纷纷失守。1664年,清廷授福建提督水师总兵官施琅为靖海大将军,令其统率水师,前往征剿郑经。施琅率水师先后三次渡海,均因台风袭击而未成功。1669年,康熙又亲颁谕旨,委派重臣前去招抚,无奈郑经一意孤行,招抚未成。尽管郑经一再拒绝招抚,但其部属纷纷投降。在这种情况下,郑经被迫收缩防务,而留守金门、厦门的官兵眼看大势已去,纷纷降清。1680年3月,金门、厦门即为清军所占。1681年,郑经暴死,其长子郑克 继位。不久,郑经部将冯锡范等杀郑克 ,年仅12岁的次子郑克塽即位,袭延平王,仍奉南明为正统。随着全国大陆的统一,“反清复明”的口号已经失去其号召力,大陆士兵纷纷思归。1681年,康熙帝决定再度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作为攻台主帅,“委以独任专征”大权,到福建统领军队进取台湾。施琅作战方案:第一,以攻取澎湖作为第一个战略目标,先取澎湖“以扼其吭”。第二,选择西南风始发季节作为渡海进兵的战机。这样既能出其不意,又使水军能抛泊海上,选择准确的进攻机会。第三,兵分三路,东西两翼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于中路,与敌军主力决战。1683年,施琅率战船数百,精锐水师2万,进取澎湖,与郑军决战,施琅亲率主力担任中路主攻,一鼓作气,经过七八个小时激战,大败郑军,刘国轩率所剩几只小舟逃回台湾。澎湖为台湾门户,一旦失守,台湾即失去了屏障。刘国轩见大势已去,于是派兵监视郑氏集团,郑克塽、冯锡范只得上表求降。8月,清军进驻台湾。由于郑氏集团的腐败,所以清朝统一台湾得到台湾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清军到台湾时“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旗号以迎王师”。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设1府3县(台湾、凤山、诸罗),隶属福建省。

统一台湾

清康熙二十年(1681),台湾郑经死,长子郑克𡒉监国,诸弟争位,发生内讧。郑经部将冯锡范杀郑克𡒉,立郑经次子郑克塽为王。但克塽年幼不能政,权归冯氏。由于郑氏集团内部倾轧,民不聊生,人心解体。而内地“三藩之乱”已平,康熙帝决心统一台湾,并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造船练兵,做好准备。同时加紧招抚工作,派人赴台议和。后双方曾在福州进行谈判,未果。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水师向台湾进攻,击败郑氏主力军,占领澎湖。台湾危在旦夕。郑克塽等降。之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台湾府和台湾、风山、诸罗县),隶福建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