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门倚闾
闾:古代里巷的门。 形容父母殷切盼望子女归来。语本《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rǔ)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女:即“汝”,第二人称代词,你。)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倚门倚闾久相望,不可以留行束装。” 也作❶ 【倚闾之望】。《隋书·儒林传·王孝籍》:“平原王孝籍奏记于吏部尚书牛弘曰:‘加以老母在堂,光阴迟暮,倚闾之望,朝夕已勤。’”清·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汝纵孝不顾身,其如母夫人倚闾之望何?” ❷ 【倚庐之望】。 (庐:简陋的房屋。 )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倚庐之望;而啮臂未仕,非图高盖之荣。” 又有❶ 【倚闾之思】。 也指子女思念父母。《歧路灯》第一〇三回:“住了两个月,忽动了倚闾之思,遂买了回家人情物事……也买了奉母物件。” ❷ 【倚闾而望】。形容殷切盼望。《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却说严氏在旅店中悬悬而待,道:‘桂家必然遣人迎我。’怪其来迟,倚闾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