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消化道常见憩室之一。多发生在乙状结肠,且易多发。乙状结肠肠腔较其他处结肠狭窄,并且运动功能活跃,可因精神紧张、饮食因素等而引起。临床表现:一般可无明显不适;有的可有左下腹胀痛、便秘、腹泻等;并发炎症、出血或穿孔则有相应表现。X线钡剂灌肠及结肠镜检查可确诊。治疗,轻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可手术治疗。
结肠憩室
憩室是从肠腔向外突出的袋状结构,可发生于全胃肠道,最常发生于结肠。结肠多发憩室,称结肠憩室病。憩室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者称憩室炎。结肠憩室病好发于西方国家,亚非国家发病率较低。
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食物中缺乏纤维素所致便秘及结肠内压力增高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节段性肠腔内高压状态下,结肠粘膜通过肠壁中小血管穿过肌层的薄弱处向外突出逐渐形成憩室。憩室多发生在结肠系膜和两侧结肠带之间(见图)。憩室壁仅由外层浆膜和内层粘膜构成,称为假性憩室,与少见的先天性肠壁全层突出形成的真性憩室有区别。后者为单个,多位于盲肠,假性憩室常为多发性,憩室直径从1~2cm至7cm以上不等。憩室可突入脂肪垂中,憩室颈部常较窄,通常肠内容物进入憩室后可以排出,一旦颈部被粪块堵塞,憩室内容引流不畅,即可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急性憩室炎主要并发症为炎症坏死,引起穿孔,形成急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肠壁增厚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可引起肠梗阻。结肠憩室病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腹部不适,有时便秘,有时腹泻。引起症状的结肠憩室95%位于盆腔结肠,因而疼痛或不适主要在左髂窝部。在该处可触到增厚而有压痛的结肠。直肠指诊和乙状结肠镜检虽对诊断憩室病本身价值不大,但可排除直肠癌或其它病变。X线钡餐或气钡对比灌肠可见位于结肠两侧向肠腔外突起的囊状小袋。憩室病90%以上不引起症状,仅约10%发生憩室炎。憩室炎大多数可经内科治愈,仅在有并发症(10~20%)时需行外科治疗。有轻、中度症状者,可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等纤维素较多的食品,以消除便秘,使症状缓解,对症状明显的急性憩室炎用抗生素治疗,禁食,静脉输液,胃肠减压,多数病人症状缓解。2~3周后应作钡灌肠复查,必要时作选择性憩室切除术。并发憩室周围局限性脓肿而于左髂窝部触及压痛性包块时,应先采用抗生素治疗;若脓肿增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时,则需作切开引流,术前应以导尿术排空膀胱,引流后可能形成结肠外瘘,需行二期手术切除。脓肿穿入空腔脏器可形成内瘘,最常发生于膀胱,为结肠膀胱瘘,穿入阴道者形成结肠阴道瘘。临床表现为尿有粪渣或大便味,阴道内有粪便,钡灌肠或膀胱镜、阴道窥镜检查可明确诊断;经肠道准备后,切除瘘管并修补膀胱或阴道。急性憩室穿孔为急性憩室炎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较少见。约25%病人无前驱症状,X线平片检查腹腔有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有含结肠内容的感染性渗液。应即手术探查,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穿孔部位局部条件考虑。结肠系膜水肿、短缩、移动度很小且有广泛腹腔污染者,只作穿孔修补及近侧肠造口。憩室炎可因长期慢性感染形成纤维性狭窄或因急性炎症粘连而引起急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时则需要外科处理,方法为一期结肠切除吻合,同时作近侧造口或先作近侧造口,2~3周后再作结肠切除吻合。憩室病出血多为鲜血,量不大,少数发生大出血时,即需急症手术,切除出血肠段。对虽无急性并发症而症状明显、内科治疗不满意的憩室病,或不能除外结肠癌时,应行择期手术,切除有病变肠段。

结肠憩室形成的常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