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常见的肠系膜炎症性疾病之一。本病临床表现:有发热、盗汗、食欲不振、疲乏等;局部可有腹痛、腹块;肿块大者可压迫肠管出现不同程度梗阻症状,浸及肠壁可引起腹泻,肠蠕动亢进等症状。病变多在回盲部,但可波及各系膜处淋巴结。易与结肠癌相混淆需鉴别。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
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为腹腔内结核病变的一种,是由结核杆菌引起淋巴结的慢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缓慢,可有轻微腹部症状与全身反应,病程由数月至数年不等。本病分原发与继发性二种。原发性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由饮用受结核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致病,自牛奶经消毒灭菌措施以来,发病率已大为降低。继发性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比原发性者多见,多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及肠结核。本病的病理改变初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充血、水肿及单核细胞增生。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干酪样坏死,如淋巴结破溃可发生结核性腹膜炎。病变愈合过程中有纤维组织形成,并可见钙化。上述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常可在同一病例中同时出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各异,可隐匿而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局部与全身表现。常有脐周或右腹隐痛,伴有低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周期紊乱或停经。部分患者与肠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并存。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可从患者有原发性结核病灶、轻微的局部与全身症状、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提供线索,X线腹部平片发现有钙化淋巴结,则有助诊断。钙化影的形态多为斑片状,侧位片见钙化影在脊柱前方,须与肾脏或输尿管结石鉴别。部分患者经剖腹探查确定诊断。治疗应采用抗结核药物及全身支持疗法。异菸肼对干酪样坏死的淋巴结炎比较有效,疗程至少一年,一般常与链霉素(2~3月)或对氨柳酸钠 (3~6月)合用。在急性发作期疑为急腹症或腹部肿瘤时,可施行剖腹探查术,并取淋巴结作病理检查。少数病例切除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后,病情可加速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