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结发为夫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结发为夫妻
《文选》收有苏武诗四首、李陵诗三首,因此被总称为“苏、李诗”。《结发为夫妻》是其中的一首,旧列于苏武名下。 《结发为夫妻》是一首征夫辞家留别妻的诗。“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夫妻之别,当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第一句的“结发”二字和诗的内容来看,可以推测分别的夫妻俩,成婚的时间不会太长。新婚后的远别、久别,自然难舍难离。而今是壮士辞家、远别征战,此一去,不啻是生离死别,所以更难将息。对于年轻夫妻来说,此时此刻,除了依依不舍、难舍难离之外,更容易牵动对往昔燕婉恩爱的回忆,临别分手时的痛苦,增添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这首诗,正是抓住这一对征夫别妇在分别之际这三层不同的心理状态,逐层深入进行刻画的。 诗的开头,先叙夫妻平日的恩爱。“结发”,指男女始成年时。“两不疑”三字,非常精省的概括出二人结发为夫妻至今的感情之深。可是,“恩爱方深奈别离”(朱淑真《恨春五首》其二),又怎么忍心分手!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因为爱之深,所以离别之际,忆恩爱于结发,则珍惜韶光春华;恋燕婉于欢娱,更留连今夕良时。真是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离别情。但是,丈夫即将登程,征期就在明朝。“征夫怀往路”一句,使诗的感情陡然一转。短暂的旖旎缱绻被离愁别绪所代替。“夜何其”,这是用《诗经·小雅·庭燎》的成句,即夜晚何时。诗人用一个起身看夜的极平常的动作细节,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和矛盾的心理。丈夫难舍年轻的妻子,沉缅于小家庭的温馨,心里又惦念着去程,因此几次起来察看天色,生怕误了时辰。可见就是夫妻分别的最后一夕,也无法尽情欢娱,畅诉衷曲。这就把离别的苦痛,表现得更加深刻。 “参辰”句至结束,是写征夫与妻子道别。此时月落星稀,天色将明,征夫即将登程。“参辰”,即参商二星。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两不相见。这里既实写星宿沉落,点明时间,也暗喻今后夫妻如参商,难以相见。想到今后征战沙场,生死未卜,不但有无限的惆怅,更添百倍的哀伤。“去去”两个迭字的运用,仿佛使人听到人物离别时深深的叹息。临别分手,执手相看,只有泪水如断线的珍珠,倾流不止。最后四句,是征夫对妻子的叮嘱和宽慰。春华,指少壮时期。丈夫殷殷叮嘱妻子,要她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不忘当初的恩爱和欢情,从缅怀昔日的爱情幸福中求得慰藉。丈夫的叮嘱,多少含有对未来的一丝希望。然而这个希望又是如此的渺茫。因此,“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丈夫只有以生死不渝的爱情表白来表示自己的心曲罢了。诗歌至此,戛然而止,可是离别的悲哀,却如磐石般久久压在读者心头。 这首诗把征夫辞家别妻时的心情描写得非常细腻。诗中无甚豪壮语和惊人之言,而是用平实的叙述款款道来,将离愁别绪写得情真意浓。全诗写别离,似不刻意于渲染哀怨的气氛,而感情却异常沉重,尤其是最后两句,暗示着悲剧的必然结局,给人留下无限的怅惘。前人认为此诗词意并不迫切,风格宽和,似乎不露“怨刺”之迹。其实在质朴款实之中,却深藏着无尽的哀怨。 结发为夫妻
【注释】 ①结发: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叫结发。②燕婉:欢好。③其(ji基):语尾助词,无实义。④参(shen身)辰:二星名,这里泛指星宿(xiu秀)。⑤滋:多。⑥春华:比喻少壮时期。“华”同“花”。 【译文】 我们刚一成年,就结为夫妻,恩恩爱爱两人从不互相猜疑。欢乐的时刻就在今天晚上,我们要趁这良辰尽情嬉戏。征夫总是惦念着走上旅途,夜里起床察看已到什么时候。一会儿星星隐去,天已大亮,从此告别将长期在外奔走。这次远去是要走上战场,未来相见的时刻想来不会再有。只有握手发出一声长叹,生离死别之人让眼泪掉个够。我们要努力珍惜这美好年华,让欢乐的日子在记忆中保留。如果活着我定会返回家园,如果死去那思念也永在心头。 【集评】明·谭元春:“‘两不疑’方是恩爱,妙于‘琴瑟’之言。”(《古诗归》卷三) 明·陆时雍:“情苦爱至语。‘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纾愁滋华,存其胜具,即萱草树背,弗药于此。‘努力’二字特妙。”(《古诗镜》卷二) 清·王夫之:“四首(指旧题苏武古诗四首)中此为擅场,所谓白地光明锦也。”(《古诗评选》卷四) 清·陈祚明:“‘征夫’四句,写得生动。‘行役’以下,语语真切。末二,情至更无剩语,当此时,何以堪?”(《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清·陈沆:“溯恩爱于结发,则珍惜春华;恋嬿婉于欢娱,则留连今夕。”(《诗比兴笺》卷一) 今·程千帆、沈祖棻:“感情虽然沉重,但词意并不迫切,所以前人认为风格宽和。”(《古诗今选》) 【总案】 夫妻的离别本来就是人间最难舍难分的一种离别,更何况这次是丈夫将走上那危险的战场,这就差不多是生离死别了。此刻,一方面,这对结发夫妻当然在“今夕”留连“欢娱”;另一方面,丈夫却总是惦念着旅程,怕误了行期,因而才“起视夜何其”。然而这种矛盾的心情随着白天的到来而被泪水所代替。最后,丈夫除了安慰妻子之外,还抱有一线渺茫的希望:“生当复来归”。但我们知道,他这一去定是凶多吉少,那更大的可能只是:“死当长相思”。 《结发为夫妻》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 此诗被《玉台新咏》收入,题为《留别妻》,是东汉时的作品。当时,连年烽火不熄,抓丁拉夫,弄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别诗《结发为夫妻》写的就是新婚丈夫在洞房花烛夜,要离开爱妻奔赴边关时的情景,真可说得上是汉代的“新婚别”。 全诗分三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小两口对恩爱欢娱的新婚生活的珍惜。东汉时男子20岁结发加冠,女子15岁结发加笄以示成年。 “不疑”写出这对恩爱夫妻对爱情的忠贞,彼此信任,心心相印。三四句中的“在”、“及”虽是虚词,但其寓意是极为深刻的。“在”,只在,写出欢娱光阴之短,仅此一夕,同时又暗示了新婚将离别。 “及”,趁着,写出这一夕的宝贵。 接下去的八句是诗的第二部分,以妻子的口吻写出分离前的依恋难舍的情景。应征的丈夫惦记着上路,虽是新婚也得起来看看夜有多深了。“起视夜何其”,出自《诗经·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之意。离别的时刻就在这群星都隐没了的黎明,走了,走了,从此离别走了。 “去去”的连用,加重了语气,更表现出了两情依依的深情。走了的,赴疆场;留下的,守空房。人分两地,情发一心,而相逢却未有期。这对于新婚的夫妻是何等的哀恸! “握手一长叹, 泪为生别滋”写出分手时最后一刻的辛酸情景。一“握”一“叹”一“泪”,层层深入地写出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 “握”写离别, “叹”写无奈, “泪”写伤心。三个字连起来,感情的波澜一浪推向一浪。 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以丈夫的口吻,重申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劝慰妻子要保重。 “春华”以春光喻青春。 “莫忘欢乐时”照应了开头的欢娱之夕,燕婉之时,使得在离别之际又重温到新婚之夜的欢娱。哀时亿乐境,这就更增添了生离死别的浓重色彩。最后两句,写出丈夫临别时留下的誓言:我如能还活着,一定要回来;如果死了,那就希望咱们能永远彼此思念——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长相思”。这不仅讴歌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揭示了连年战伐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凄楚。 全诗以“恩爱”落笔,以“相思”收束。开头暗写他们两不疑的长相知,结尾明写他们的长相思。正因为有长相知,才能做到“两不疑”,而“两不疑”使日后更“长相思”。这不仅写出他们爱情基础的深厚、真挚,也预示着这场“新婚别”终将成为“生死恋”。 结发为夫妻汉代文人五言诗,疑为李陵作。此诗写征人别妻。首写夫妇欢爱无疑:“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但征人就要远行,恩爱的夫妻被拆散了,欢乐的日子就只有今夕了“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次写别妻之情。征人挂念着行路,睡卧不稳:“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在这无眠的等待里,“参辰皆已没”东方欲晓,征夫似乎下定决心“去去从此辞”。但是想到“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征夫和妻子不禁悲从心起,执手相叹,泪如泉涌“泪为生别滋”。最后写征夫嘱咐妻子要保重自己,并表达自己至死不渝的爱情:“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爱情至深,死而不已。此诗以抒情为主,借丈夫的口吻抒发对妻子的真挚爱情;以叙事为辅,反映了战争造成的家庭苦难;以时间为序,层次井然;语言质朴,风格浑厚沉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