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思维
人运用生活的亲身感受、活动的直接体验以及习惯传统观念而进行的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思维活动。其功能主要是认识和把握具体的事物、现象及其外部联系。经验思维中的“经验”往往不只在一种意义上使用,不只限于“感性经验”,也不等于“感性认识”,而是包含着理性认识的成分;不过,这种“经验”通常因人而异,是一种未曾规范化、一般化的知识。经验思维同行为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在后者中已萌生着经验思维。就思维水平的总体说,经验思维尚未达到概念性和普遍性的高度。其特征主要有:(一)个体差异性。它同个体的具体经历、知识乃至偏好,同具体操作和具体感受联结在一起,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经验思维习惯、方法和定势,前提相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经验思维结果。(二)直接可行性。它是对行为、感性活动的直接总结和程序化,这种程序化的思维又直接规范着人们的活动方式,使一定的行为与结果重复出现。这种直接可行性使经验思维成为现代思维中独具特色的操作思维。(三)表面性。只是对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外部特征的认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逻辑上它是类比性的思维。(四)自发的习惯性与连续性。经验思维中无须主体施加十分自觉的专门注意,那些已有的具有连续性的经验会一个接一个地自动产生出来,构成一种习惯的和连续的思维活动。经验思维是一种比较初级的思维类型,但它又是人的经常和大量使用的一种思维活动,同时,它是理论思维的基础。经验思维在早期的农业、畜牧业和生产工具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最早产生的科学即经验科学中也多使用经验思维。经验思维在日常思维和操作思维中占据中心地位,它能够积极而有效地指导和控制人们的习常性活动,乃至形成瞬时的反射和下意识的活动,使人们对熟悉的刺激信息作出迅速而敏捷地反应,提高人们活动的效率。对待经验思维应该尊重,但不停留在经验思维的水平上,而应使经验思维不断上升为理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