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经词衍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经词衍释》文言虚词研究著作。10卷,清吴昌莹著。为补充《经传释词》内容而作。体例与《经传释词》相同。全书释词160个。另有《补遗》1卷,23字。对研究古汉语虚词有一定参考价值。 经词衍释研究虚词的专著。清·吴昌莹著。十卷,《补遗》一卷。为补充《经传释词》内容而作。体例和《经传释词》相同。全书释词160个,另有“补遗”23字。对研究古汉语虚词有一定参考价值。今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本和1984年岳麓书社版本。 经词衍释 经词衍释清吴昌莹著。自序云:“其(指《经传释词》)所略而不论,固犹多未易晓者。既续其援引所未详,又于其释之所未及而实为义所应有者,博稽而推广之;释之所可通而本义实别有在者,征引而并存之。”故为王氏《经传释词》增补之作。书凡十卷,共收虚字183条,其中补遗23条。编排体例、释词方式基本沿依王书。本书功在增补,一是补充虚词释义,例如“之”条便增加了10条训释,均为《经传释词》不载之义;二是补充例证,例如“终”条便增列《诗经》、《左传》、《汲冢周书·谥法篇》的4条例证。通行本为中华书局铅印本。 ☚ 经传释词正误 古书疑义举例 ☛ 经词衍释 经词衍释虚词专著。十卷。补遗一卷。清吴昌莹撰。吴昌莹(生平不详),字华石。江西南丰人。吴氏笃于经术,精研《经传释词》,续其援引所未详,释其所未及而实为义所应有者,释其所可通而本义实有区别者,广征博引集成一书,命曰《经词衍释》。书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初名《经传释词广义》。卷首有同治十二年何廷谦序及张丙炎序,卷一开篇为吴昌莹自序。 ☚ 经传释词 马氏文通 ☛ 经词衍释 经词衍释(清)吴昌莹著。从“经”、“传”中摘收常见古汉语虚字300余个,与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相互印证。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1983年重印,32开,214页。 ☚ 经传释词 助字辨略 ☛ 经词衍释十卷 补遗 一卷。清吴昌莹(生卒年不详)撰。昌莹字华石,江西南丰(今广昌县)人,贡生。生平不详。同治丁卯年到广东,主讲同文馆的族兄吴子登出示稿本,嘱昌莹加以参论。其中有待释之词若干则,昌莹便肆力搜讨,终成本书。书中卷一前有按语,称:“王文简之《经传释词》,发先儒未发之覆,解后人不解之惑,传以诂经,诸子、《史》、《汉》并以诂传,疏通博赡,适当人心。虽然,其所略而不论,固犹多未易晓者。既续其援引所未详,又于其释之所未及而实为义所应有者,博稽而推广之;释之所可通而本义实别有在者,征引而并存之,命曰《经词衍释》。至所略而未释之词,则补遗于卷末。”本书卷一共十六字,卷二共十三字,卷三共二十二字,卷四共三十八字,卷五共三十九字,卷六共二十一字,卷七共十字,卷八共三十六字,卷九共三十七字,卷十共二十字,《补遗》共二十五字,全书合计二百七十七字。各卷字的排列秩序,完全依照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每一字先说明王引之之说共有几种意思,然后列入增释之词,条理极为清晰。所增衍各条都详赡广博,完全足以补充王引之《经传释词》之所未备。书前有何廷谦、张丙炎二序。最早版本为道光二十三年刊本,最善本为中华书局1956年本,《古书字义用法丛刊》也曾收录,又有民国上海古书流通处所影印清刻本。 经词衍释 经词衍释(清)吴昌莹撰。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校印本。校印本系据清末成都书局刊本校印。10卷。全书从经传中摘收常见的文言虚词183个,其中160个为《经传释词》所收,增补23个。释词体例一般先举《经传释词》的说法,而后或补充例证,或就未尽之义触类引申。 ☚ 经传释词 广释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