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经络在诊断方面的作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经络在诊断方面的作用 经络在诊断方面的作用经络在临床诊断、辨证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灵枢·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又《卫气》说:“能别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因而,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症状特点、部位、性质等结合经络循行和脏腑关联等情况,对疾病进行分析而达到诊断目的。例如:肝胆的经脉过两胁部,故胁痛多为肝胆病。肺的经脉过缺盆,故缺盆中(锁骨上窝)痛,多属肺的病。再如头痛一症,可根据疼痛出现部位的不同而分辨其为何经之病。足阳明之经脉循发际至额颅,故前额痛属阳明。足太阳之经脉从巅入络脑系,还出别下项部,故颅顶及后头痛属太阳。足少阳之经脉上抵头角,下耳后两侧,故两侧或偏头痛属少阳。又如在外感病中,也有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六经辨证的。如《素问·热论篇》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汉代医家张仲景在这六经辨证的基础上作了补充与发展,选订出应用的方药,写成《伤寒论》一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坚实基础,为后世医家反复实践所证实,成为学习中医学必读之书。再如仲景在《金匮要略》论中风病时也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说明经络在内伤杂病的辨证方面,也有指导作用。至于经络所反映脏腑的各种不同病症(参见“十二经脉”条)。 ☚ 经络的生理、病理及应用 经络在治疗方面的指导作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