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经理革命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经理革命论Managerial Revolution Theory

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股权的分散以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主导企业甚至经济社会的权力将逐步由股东转移至经理阶层的理论。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凡勃伦即提出了与此相关的思想,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作用的日趋重要,使得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具有取代资本所有者而成为企业进而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在著名的 《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1932)一书中,贝利和米恩斯系统论述了经理革命的思想,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经理阶层事实上取得了对企业的控制权。波恩汉姆 (J.Burnham) 在 《经理革命: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1941) 一书中正式提出了 “经理革命” 的概念。制度学派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论证。他提出了 “权力始终归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占有” 的思想,认为在当代社会中,技术知识成为比资本更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故企业的权力亦从所有者手中转移至以经理人员为首的 “专家组合” 那里,从而导致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经理革命论

关于企业的经营权由股东转移至经理阶层的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凡勃伦(Veblen, Torstein Bunde, 1857—1929)提出了与此相关的论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日趋重要的作用,使得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取代资本所有者而成为企业的主导力量,进而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在著名的《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一书中,贝利(Berle, Aldolf, 1895—1971)和米恩斯(Means, Gardiner Coit, 1896— )系统论述了“经理革命”的思想,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经理阶层事实上取得了对企业的控制权。美国经济学家波恩汉姆(Burnham,James,1905—1987)在《经理革命: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经理革命”的概念。1967年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Galbraith, John Kenneth,1908— )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论证,提出了“权力始终归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占有”的思想,认为在当代社会中技术知识成为比资本更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故企业的权力亦从所有者手中转移至以经理人员为首的专家组合那里,从而导致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经理革命论

经理革命论Managerial Revoltion Theory

19世纪80年代前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在当时的美国,出现了跨地区、多单位、多功能由职业经理管理经营的现代工业企业。在现代工业企业里,企业的控制权与所有权发生了分离,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经理革命理论。
本世纪20年代初,美国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 (T. B. Veblen) 首次提出了经理革命的基本思想。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主张应该用 “技术人员委员会”取代传统的业主,以实现“技术人员委员会”对社会经济的控制。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 (A. A.Berle and G. C. Means) 出版了 《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一书,该书被认为是有关经理革命理论的经典著作。此外,贝利在《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革命》、《没有财产权的权力》等书中对经理革命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1941年,美国经济学家白恩汉 (J. Burnham) 在《经理革命: 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 “经理革命” 一词,并使经理革命理论一时间大为流行。70年代,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John Kenneth Galbraith) 成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企业的权力已从所有者手里转移给了 “专家组合”(Technostructure)。
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股权分散的趋势。股权分散必然导致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如贝利所说: “但是当股权已经分散,广泛分离,散播成为各种各样比较小的股权的时候,除了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之下,股东大抵是无法行使他那零星的权力的。实际上,他只能对通常由经理部门提出的或偶尔由某个有力竞争集团提出的候选人投上一张委托代理选举票。最终的实际结果是,美国工业生产中各种不同单位基本上是由它们的董事会所控制的。股东的权力地位实际上是一个空中楼阁” (贝利,1962,P. 56)。因此,大公司中股东拥有权力只不过是合乎法理的假想,股东很少有可能更换掉经理人员,在公司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他们宁愿卖掉手中的股票,也不愿意和经理的权力进行较量(托马斯·戴伊,1984)。根据贝利和米恩思的分析,1929年美国200家大工业公司中有88家是由经理人员控制的,占到大工业公司总数的44%。根据罗伯特·勒纳 (R. J. Lerner)提供的数据,到1963年,200家大工业公司中由经理控制的公司已达169家,占总数的84.5%。只有5家公司是由某一家族或某一集团通过掌握50%的股份而以多数实现控制。即使在这5家公司中,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也是基于家族是职业的、专职的高级经理人员,而非来源于家族所持有的股份。在由经理人员控制的大公司里,经理人员的控制最终成为一种自行延续的寡头统治,他们在公司里拥有绝对的权力。当代美国制度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对权力的转移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1967年,他提出了 “权力始终归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占有者” 的观点。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谁占有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就握有权力。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地主是这一要素的所有者,因而地主握有权力。资本主义的产生使资本取代了土地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权力也随之由地主手中转到了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供给越来越丰富,资本已不再是稀缺的生产要素。而技术知识已成为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要素了。所以,他主张权力应转移给掌握这些技术知识的人,即转移给广义的经理人员“专家组合”,它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师、营业员、广告员、推销员、对外联络专员、院外活动者、法学家、对华盛顿官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调解员、经理和董事。
持经理革命理论的作者认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企业不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惟一的目标,企业还有自己更重要的目标,如增长和发展。这时的企业也不再把自己作为仅仅为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负责的机构,而是把自己看成向股东、公司职员、顾客和广大的社会负责的机构。
根据经理革命的理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了资本主义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使资本主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结束了家族式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的统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发展成为经理资本主义。
经理革命理论在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理论对现代大公司组织结构和金融结构变化的阐述已基本得到认可。但这种变化是否导致了资本主义企业行为方式和经营目标的变化仍有争议。一大批经济学家如索洛 (R. M. Slow)、巴兰 (P. Baran)、斯威齐(P. Sweezy)等认为,由于企业破产的威胁、经理追求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欲望等都会促使他们把追求最大利润作为企业的目标。至于说到由此产生了一个更有生命力、对社会更负责任的经理资本主义,则这一点更会引起人们的争论。

☚ 资本民主化论   增长极理论 ☛
000004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