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经济统计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经济统计学

以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统计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运用平衡表形式来概括和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和平衡关系的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分支。
以研究国民经济为范围的经济统计学的产生,是一个国家财政经济实践的要求,也是满足国家对社会经济制度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的需要。早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英国的威廉·配第撰写了《政治算术》(1690年初版)一书,该书从荷兰、法国和英国的财富和国力对比中,论证了英国掌握世界贸易的可能性,为此,该书估算了英国人口及其每年开支数额,劳动者年收入和可能获得的盈余收益。这就是对财富、国民收入等所作的近似估算。十八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创始者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提出了“经济表” (TableauEconomique),并试图据此反映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收入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以及当时法国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但由于其所根据的理论并不正确,从而推算的数据也不能如实反映其特定条件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马克思创立的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在社会再生产中,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和使用各方面的规律性。经济统计学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制定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测定和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种联系。
在1954年和1956年,苏联先后出版了彼得诺夫(А.И.Петров)编写的《经济统计学教程》(《Курс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和斯特鲁米林(С.Т.Струмилин)主编的《统计学》 (《Статистика госстати-здат》),我国统计出版社也分别在1956年和1957年出版了上述两书的中译本。其中的《统计学》一书中的第三篇(人口、保健、文化统计)、第四篇(国民经济统计)论述的是经济统计学的内容。1957年统计出版社还出版了《经济统计学讲话》,简要地介绍了经济统计学的一般知识。在五十年代后期我国财经院校设置的经济统计学课程和编写的有关教材,大体都是从我国统计实践出发,并参考上述苏联教科书来建立经济统计学课程体系的。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社会再生产过程展开的,主要包括:
(1) 导论与国民经济部门分类。这两部分是经济统计学中的一般理论问题。导论说明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社会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各种社会产品又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因此,在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中必须说明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以及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如何划分物质生产部门是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 人口统计和国民财富统计。人力和物力是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同时社会生产的目的也旨在满足人们的需要。人口统计说明人口数量、构成和变动的测定和分析方法;国民财富统计则分别就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论述有关指标的计算及分析方法。
(3) 按照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环节,依次地论述社会产品、国民收入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统计问题。在生产环节主要说明社会总产品的计算,也有与生产有关的劳动统计和产品成本统计的内容; 在流通环节包括物资供应统计、商品流转统计、货物运输统计; 分配与消费环节包括国民收入统计、财政统计、居民消费统计。上述各方面都须阐明有关综合指标的基本涵义、计算和分析方法等内容。
(4)国民经济平衡表。这是以表式对社会再生产作出的概括。国民经济平衡表通过一系列有关的统计指标,在表式内阐明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运动过程。统计实践中具体表式很多,其基本部分有:国民经济物资平衡表,它从实物形态方面表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运动过程;国民经济财政平衡表,它从价值形态表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运动过程;劳动平衡表,它说明劳动资源及其分配、以及劳动力变化情况; 此外、还有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国民财产平衡表,反映本国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情况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等。根据有关综合指标编制的国民经济统计平衡表能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经济联系,为此需要运用分组法、平衡法、因素分析法进行广泛的分析。
经济统计学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充。七十年代后,苏联先后出版了弗雷蒙德 (Е.Н.Фреймундт)与艾捷里曼(М.Р.Эй-дельман)等合写的 《经济统计学》(《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статистока》)(1976年,其中译本是铁大章、高拱震译,财经出版社1982年版) 和波雅尔斯基(А.Я.Боярский)与雅辛 (Е.Γ.Ясин)合写的《经济统计学》(1980年),两书体系大致相同,与五十年代出版的 《经济统计学教程》 相比较,1976年出版的《经济统计学》在内容上有几点不同: (1)新增加了“生产力统计”一篇,把劳动力统计、生产基金统计、技术进步统计、自然生产力统计和劳动生产率统计等集中在这一篇里加以叙述。(2)增加了“社会生产效果统计”和“外国经济统计”两篇。(3)扩充了国民经济平衡统计的篇幅,增加了产品生产与分配、劳动力消耗、固定资产等部门联系平衡表 (即投入产出表)以及国民收入平衡表,国民财富平衡表等。(4) “人口统计”没有列入。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为了适应财经院校中某些综合性专业(如计划、财政金融、政治经济学等专业)的教学需要,也出版了 《统计原理与经济统计》试用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版),此书前一部分讲统计基础理论,后一部分讲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统计基本知识与方法,介绍的重点是与财政、金融部门的有关内容。另外,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的统计专业有的设置了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学” 课程。这一新兴学科与经济统计学相比较,它着重于宏观经济统计指标的论述与平衡关系的分析,还广泛地探索了投入产出法、经济模型法等在社会再生产分析中的运用; 同时略去了经济统计学中所论述的各专业部门的具体统计问题。
〔参〕 统计学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普查/抽样调查/频数分布/集中量数/变异量数/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回归分析/最小平方法/推断统计学/随机变量/正态分布/统计估计/假设检验/自由度/横剖面分析/时间序列分解/季节变动/循环波动/长期趋势/指数/拉斯拜尔公式/帕舍公式/理想公式/狄维西亚指数/连锁型加权指数/统计决策/方差分析/非参数方法/序贯分析/经济指标/集中型统计制度/分散型统计制度/经济与金融统计发布标准/产业分类/职业分类/国际贸易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国民总收入/个人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收入/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工业生产指数/农业生产指数/生产能力利用率/新住房建筑开工数/库存-销售比/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工资率、工资收入、劳动补偿/单位产品劳动成本/雇佣成本指数/生产率、生产率指数/综合(多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政府财政赤字或盈余/政府债务(公债)/货币供给/道·琼斯平均数/标准-普尔普通股票价格指数/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指数/《金融时报》-股票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日经-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穆迪债券评级/股票收益率/价格-收益率/收益曲线/国际收支平衡表/外债/国际储备/国际投资头寸表/国内总投资/国内总储蓄/国民财富/生活标准、生活水平/收入分配、收入不均/贫困统计/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经济预测/判断预测/经济计量模型预测/领先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扩散指数/预期调查/消费者态度调查/国家和地区分类、经济体分类/国际比较项目/宾州大学世界统计表/世界商品价格指数/世界股票价格指数/国际金融公司可投资指数/经济一体化比率/经济自由指数/国际竞争力/人力发展指数/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联合国统计局/国际统计学会/全国经济研究局

☚ 国际投资头寸的计价   经济统计学 ☛

经济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economic statistics

应用统计方法,描述、分析经济活动的数量表现,为探索经济机制运行和变化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它研究经济活动,首先依据经济理论将经济变量做出量化界定,制定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其次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计算、估算指标数值;然后揭示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变动率和变量之间的联系,对这些数量特征给予分析解释。其内容分两个部分:
❶统计方法,包括调查、描述、推断等一般方法和专用方法;
❷展示、分析、解释经济现象和过程的数量表现以及经济预测。
经济统计学和西方经济学一样,按照经济活动的层次分为微观经济统计学、宏观经济统计学和全球经济统计学。因为宏观经济统计是企业、部门和居民户等经济统计的加总,一般把微观经济统计和宏观经济统计合在一起研究,称为国民经济统计学(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将研究全球经济统计的部分称为世界经济统计学(world economic statistics)或国际 经 济 统 计 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国民经济统计学经过西方各国政府和民间统计机构长期实践和学术机构的研究以及国际组织统计机构的统一规划,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
❶按照经济活动领域(实体领域、金融领域、政府领域、对外领域)的短期经济业绩统计。主要统计指标有:国民产出及其构成,产出变动率,劳动力,就业,失业,价格变动,货币供应,利息率,证券价格变动,政府财政收支,国家债务,对外贸易,对外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等。
❷再生产过程的运行统计。主要统计指标有:总投资,总储蓄,个人消费,生产率,收入分配,国民财富,等等。
❸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统计分析。
❹国民经济前景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统计机构为了改进各国经济统计工作和便于进行国际比较,制定了一系列国民经济统计标准,公布了多项国际经济统计准则,例如联合国制定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劳动力、就业、失业统计准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政府财政统计、货币金融统计、国际收支统计等手册。
世界经济统计学的创立虽然很早,但是直到近期才有显著进展。经过各方国际组织统计机构的工作实践和研究开发,这一学科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主要课题有:
❶国际经济统计标准、准则的制定,统计方法的改进和发展,逐步建立世界经济统计一体化体系。
❷按照区域、全球的层次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世界经济活动各领域和再生产过程各环节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例如,世界产出及其结构和增长,世界劳动力、就业及失业,世界商品价格,世界证券价格,各国政府财政状况,世界收入分配和贫困,世界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增长与人口及资源,等等。
❸国际经济联系的衡量与分析。例如,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经济一体化,国际援助,等等。
❹从各个角度进行国际比较。例如,国际竞争力,人力发展,综合国力,等等;还按照区域和国家类别,包括按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和分析。
❺世界经济统计专门方法的研究。例如,各国统计数据汇总方法,多项指标综合比较,时间序列的横向比较,等等。
随着经济统计学的广泛应用和内容的不断创新,这门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包括多个分支学科的大学科。主要分支学科有农业经济统计、工业经济统计、金融统计、国际贸易统计等部门统计学,有劳动统计、价格统计、经济周期、经济预测等专题统计学,还有国民经济核算、区域经济统计学、国际比较经济统计学,等等。
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也是经济学的一门方法论学科。经济问题数量表现的研究同统计方法的应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推进了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实际表明,这门学科对西方经济学的进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经济理论和观点提供验证和启示;它是政府调节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力工具,为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提供根据;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研究和规划的事实基础。

☚ 经济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 ☛
000024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