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阶段论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系以依次交替的阶段和过程来描述经济成长的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惠特曼·罗斯托(W. Rostow) 1961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成长阶段的依次交替、主导部门的序列变化和“社会中坚人物”欲望的改变,这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成长不仅与主导部门的出现以及满足社会中坚人物欲望的方式有关,而且还表现为“创新”与“减速”的斗争。罗斯托认为,由于某种新技术被有效地吸收到经济之中,就形成了“创新”浪潮,使经济进入持续增长阶段。而一旦这种新技术已扩散到大多数部门,经济成长就失去冲力,必然出现减速趋势,这表明一个成长阶段已经结束了,为克服减弱趋势,经济中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浪潮,用更加新的技术来代替已变得陈旧的技术。随着这种新技术的推广,社会逐渐过渡到下一个成长阶段。
按照罗斯托的划分,经济成长分五个阶段:
1.传统社会。这个社会是以牛顿以前的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生产主要靠手工劳动,农业部门居主导地位,等级制、家族和氏族起着重要作用。
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这个阶段是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西欧,起飞条件是在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得到应用; 社会上已经有一批准备为经济成长做出贡献的企业家和投资者。
3.起飞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成长已成为正常而稳定的情况,而不再具有短期突发性的特征; 国民收入中至少有10%用于投资,至少有一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增长率; 保证和支持现代部门扩张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已经形成。
4.向成熟推进阶段。这是一个介于起飞和成熟之间的阶段,需要长期持续的进步; 国民收入中约有20%用于投资; 一般来说,这个阶段要持续60年左右。
5.群众高额消费阶段。罗斯托认为,这个阶段最长,美国从成熟阶段到达这个阶段花费了100年时间。在这个阶段,主导部门转到耐用消费品方面和服务方面。
经济增长阶段论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stages
美国经济学家W. 罗斯托对经济增长历史过程的解释。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中,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分为5个阶段,以此来说明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这5个阶段是:
❶传统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内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是不存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缓慢,农业居于首位,实行等级制,家族和氏族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❷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的过渡时期。基本特征是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农业中发挥作用。
❸“起飞”阶段。指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这是经济增长中的关键阶段,基本特征是:妨碍经济增长的阻力已被最后克服,经济增长成为正常情况,国民收入的10%以上用于投资,新技术在工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生产力发展迅速。
❹成熟阶段。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的时期。基本特征是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收入中有10%~20%用于投资,新工业部门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大大增长。一个社会从“起飞”到成熟约需60年左右的时间。
❺群众高额消费阶段。基本特点是社会生产的主导部门转到耐用消费品方面。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与成长阶段》中,罗斯托又增加了第六个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基本特征是服务业和环境改造事业成为主导部门。罗斯托的这种理论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划分社会阶段的标准,并以此来解释经济增长的过程与特征。参见“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