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经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经幢佛教刻石。多凿成圆柱形或八角棱柱形,高三四尺。上有顶盖,下有台座,周幢雕刻佛像,或开佛龛。佛像下遍刻经咒,尤以《密经》及《尊胜陀罗足》为多,其形制由印度的幢形演变而来,唐永淳以后流行。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法器供具 > 經幢 經幢 jīngchuáng 亦稱“法幢”。佛家所立的高竿筒形旗幟或柱狀石刻。我國古代儀仗所用之幢,是飾有羽毛飄帶的旗幟。佛家所用,其制式傳自印度,至唐永淳以後,更刻石爲之。佛家建幢,象徵麾導衆生,制伏群魔,故幢上遍寫經咒,石幢更鐫佛龕,謂之“經幢”。《大日經疏》卷九:“梵云馱縛若,此翻爲幢;梵云計都,此翻爲旗。其相稍異。幢但以種種雜綵標幟莊嚴,計都相亦大同,而更加旒旗密號,如兵家作龜龍鳥獸等種種類形,以爲三軍節度。”《無量壽經》卷上:“建法幢,震法雷,扣法鼓,吹法螺。”南朝梁·王僧孺《初夜文》:“法幢卷舒,拂高軒而徐薄;名香鬱馥,山重檐而輕轉。”《祖庭事苑》卷七:“諸佛菩薩建立法幢,猶如猛勝建諸幢幟,降伏一切諸魔軍。”唐·李玫《異聞實録》卷一:“開元中,明皇與楊妃建此寺,立經幢。”《隸續·漢王稚子二闕畫象》宋·洪适釋:“西州所存漢人墓闕,其石方數尺,間有闕者,上琢樓屋爲蓋,如今寺觀中經幢。”明·唐順之《題金山寺付僧惠傑》詩之一:“隱隱帆檣外,分明見法幢。”清·唐孫華《東林寺》詩:“法幢始何年,本自遠公作。” 经幢【同义】总目录 玉幢经幢 产品 产品产(特~;名~) 活(铁~;出~儿) 出品 另见:货物 ☚ 产品 商品 ☛ 经幢 经幢即佛教镌刻经文的石柱。一般建于寺院内及其附近。形制为以须弥座与仰莲形石刻托盘承托幢身,幢身部分刻有经文或寺院兴建和修葺的经过,顶部则饰以塔顶的造型。据宗教史记载,经幢伴随佛教密宗传入中国而出现,唐中叶以后,佛教的净土宗也开始兴建经幢,数量渐次增多。北宋时期,兴建经幢达到高潮。按佛教规则,奉弥勒佛为主的,仅在殿前建一个经幢,而奉阿弥托佛或药师佛者,则可以两个或四个经幢分立于殿之左右。国内现存的经幢很多,以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为最大。该幢建于宋景祐五年(1038年),全高十五米,幢身分为三段:下段包括宝山造型、刻经文的八角幢柱和有缨络垂帐的宝盖。中段包括有狮首像和仰莲须弥座、刻经文的八角幢柱和垂阙宝盖。上段由两层仰莲、刻经文的八角幢柱和刻释迦牟尼游四门故事的城阙。最上部为宝顶段,设有带屋顶的佛龛、蟠龙、八角短柱、仰莲、覆钵和宝珠等。 ☚ 邦克楼 永乐宫 ☛ 经幢jing chuangstone pillar inscribed with Buddha’s name or Buddhist scriptur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