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性条件作用Jingdianxing tiaojian zuoyong
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方式、方法或训练过程。又称应答性条件作用、巴甫洛夫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相对。它主要包括4个构成要素:
❶无条件刺激(US,如食物);
❷条件刺激(CS,如铃声);
❸无条件反应(UR,如分泌唾液);
❹条件反应(CR,如分泌唾液)。适当地控制和操纵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可使有机体产生特定的反应或行为。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典型程序是首先呈现无关的或中性刺激(如铃声),同时或紧接着给予能引起无条件反应(分泌唾液)的无条件刺激(食物),反复综合多次之后,当无关的或中性的刺激单独出现时,也会导致唾液分泌的反应。此时无关刺激已成为条件刺激,有机体即形成了条件反射。基本模式如下(虚线表示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作用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狗)消化的生理过程时所发现的。实验表明,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关键是中性的、无关的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二者要同时发生作用,或前者稍早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实验装置
一些发生作用,使之成为信号刺激。在此条件作用中,刺激(即条件刺激)在前,反应在后,强化物与刺激而不是反应相结合。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意义在于有机体可使一个无关刺激作为有关刺激的信号,去辨别周围的世界,预见有害或有益的刺激,并作出趋向或避开的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与环境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