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经义述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经义述闻》训诂学著作。清王引之著,32卷。运用文字、 音韵学成果和文献知识, 考订《周易》、 《尚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左传》、 《国语》、《公羊传》、《谷梁传》、《尔雅》诸书中的讹误、 衍文、 脱简、 句读, 分析为前人所误解的词语意义,指明确解,最后综合论述其中的重要问题,写成 “通说”。 因其中训释大都记述其父王念孙的说法, 故名。 虽少数校释欠妥, 但总体精辟, 是阅读古书和研究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有《四书备要》本。 经义述闻 经义述闻校勘及训诂学著作。清王引之著。三十二卷。本书以札记形式记录了作者与其父王念孙研究经书的成果,内容为《周易》二卷、《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官》二卷、《仪礼》一卷、《大戴礼记》三卷、《礼记》三卷、《左传》三卷、《国语》二卷、《春秋名字解诂》二卷、《公羊传》一卷、《穀梁传》一卷、《尔雅》三卷、《太岁考》二卷、《通说》二卷。 ☚ 读书杂志 经传释词 ☛ 经义述闻训诂学书。三十二卷。清·王引之著。对《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礼记》、《左传》、《国语》、《公羊传》、《谷梁传》、《尔雅》诸书加以考辨,审定句读,校正讹误、衍文、脱简,前人误释的词语,一一加以辨正。方法是旁征博引,从广泛的材料中进行归纳汇证,引出科学的结论。其中训释大都述其父王念孙之说,故以“述闻”名书。清·阮元《经义述闻·序》评价此书: “凡古儒所误解者,无不旁征曲喻,而得其本义之所在。”是阅读古书和研究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今有1985年江苏古籍出版社版本。书后附有《春秋名字解诂》、《太岁考》和《通说》各二卷。 经义述闻 经义述闻训诂学著作。三十五卷。清王引之著。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简,为清训诂学家王念孙之子,传父声音文字训诂之学而推广之,治学精博,多有发前人所未发。与其父世称高邮王氏父子。著作除《经义述闻》外,有《经传释词》、《字典考证》等。“自序”说明了书名由来:“引之过庭之日,谨录所闻于大人者以为圭臬,日积月累,遂成卷帙。既由大人之说,触类推之,而见古人之诂训有后人所未能发明者,亦有必当补正者,其字之假借,有必当改读者。不揆愚陋,辄取一隅之见,附于卷中,命曰《经义述闻》。”书中引用其父之说称“家大人曰”,于自己之看法称“引之谨案”。此书对《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国语》、《尔雅》等十二种古书加以考辨,审定句读、讹字、衍文、脱简,全书共二千零四十五条。还附有《春秋名字解诂》、《太岁考》、《通说》各二卷。《通说》上总论了一些词的经典用法,《通说》下则提出了许多训诂条例。其序曰:“皆依类编次,附以通说,其所未竟,归之续编。” ☚ 读书杂志 古书疑义举例 ☛ 经义述闻 经义述闻(清)王引之著。32卷。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左传》、《国语》、《公羊传》、《穀梁传》、《尔雅》诸书,审定句读、讹字、衍文、脱简。其中训释大都述其父念孙之说,故名。有鸿宝斋石印本、文瑞楼石印本。 ☚ 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 经字正蒙 ☛ 经义述闻训诂学书。清王引之著。三十二卷。凡举《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左传》、《国语》、《公羊传》、《谷梁传》、《尔雅》诸书,校正错讹,通其假借,究明古训。其中训释多述其父王念孙之说,故名。书末附《通说》二卷,多举古书辞例,旧籍伪误之由,是王氏父子治经经验的总结。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事迹见“广雅疏证补正”。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国朝王引之撰。伯申之父怀祖著有《广雅疏证》一书,于声音文字训诂,一以贯之;而其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其所为说,俱见于《广雅疏证》中。伯申即本《疏证》所诠,及平日所闻于其父者,旁征曲喻,证明其说,日积月累,遂成此帙,故曰《经义述闻》。”王引之自序曰:“引之过庭之日谨录所闻于大人者以为圭臬,日积月累,遂成卷帙。既又由大人之说,触类推之,而见古人之诂训有后人所未能发明者,亦有必当补正者,其字之假借,有必当改读者,不揆愚陋,辄取一隅之见,附于卷中,命曰《经义述闻》,以志义方之训。”是书对《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左传》、《国语》、《公羊传》、《穀梁传》、《尔雅》诸书详加考辨,驳正汉唐旧注凡一千七百六十一条。附有《春秋名字解诂》、《太岁考》和《通说》各两卷。《通说》各条,或考辨名物源流,或申发训诂条例,或发明假借,十分精审。王氏父子之学一是以声音通训诂,一是实事求是不主一家。王氏父子学养深厚,又能掌握正确的治学方法,故其成就卓著,《经义述闻》为“王氏四种”之一,其价值素为学者所尊崇。阮元《经义述闻序》曰:“《经义述闻》一书,凡古儒所误解者,无不旁征曲喻,而得其本义之所在。使古圣贤见之,必解颐曰:吾言故如是,数千年误解之,今得明矣。”《郑堂读书记》曰:“然其为书,有《九经古义》之精核,而更加详明;有《经义杂记》之详明,而更加精核;当与《潜研堂文集》《答问》数卷方轨并驾,未知其孰先孰后矣。”是书凡两千零四十五条,皆摘经句为题而解释之,或关乎校勘,或关乎训诂,或关乎制度,或关乎文例等,如卷五“终风且暴”条曰:“家大人曰:《终风篇》‘终风且暴’,《毛诗》曰:终日风为终风。《韩诗》曰:终风,西风也。此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燕燕》曰: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北门》曰: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小雅·伐木》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甫田》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正月》曰:终其永怀,又窘阴雨。终字皆当训为既。既终语之转,既已之既转为终,犹既尽之既转为终耳,解者皆失之。”是书卷首引之自序作于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二日,书当于此时完成。阮元序作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序云:“嘉庆二十年南昌卢氏宣旬,读其书而慕之。既而伯申又从京师以手订全帙寄余,余授之卢氏,卢氏于刻《十三经注疏》之暇,付之刻工。”可证此书刊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为南昌卢宣旬所刊。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京师寿藤书屋重刊。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据道光七年本重刊。初刊本为十五卷,道光七年本折为三十二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