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绎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绎史 绎史纪事本末体古史。一百六十卷。清马骕(生平见《左传事纬》条)撰。马骕用纪事本末体改编《左传》成《左传事纬》后,又推而广之,汇集周、秦以前之事,编纂《绎史》,将有关上古至秦亡的各种文献史料分题汇编。《绎史》凡一百六十目,每目一卷,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外录”五大部分。“太古”部分,包括“开辟原始”、“皇王异说”、“太皞记”、“炎帝纪”、“黄帝纪”等十卷。“三代”部分,包括“禹平水土”、“商汤灭夏”、“周室始兴”、“文王受命”、“武王克殷”、“周建诸侯”,一直到“周室东迁”等二十卷。“春秋”部分,包括“鲁隐公摄位”、“齐桓公霸业”、“宋襄公图霸”、“晋文公霸业”、“秦穆公霸西戎”、“楚庄王争霸”、“老子道教”、“孔子类记”、“楚白公之乱”、“越灭吴”,以及“春秋杂事”、“春秋遗事”等七十卷。“战国”部分,包括“三卿分晋”、“田氏篡齐”、“吴起仕魏相楚”、“卫鞅变秦法”、“张仪相秦连横”、“秦白起长平破赵”、“列国遗事”、“韩非刑名之学”,以及“秦并天下”、“秦亡”等五十卷。“外录”部分,包括“天官书”、“律吕通考”、“月令”、“洪范五行传”、“地理志”、“诗谱”、“食货志”、“考工记”、“名物训诂”、“古今人表”十卷。另外,还有“世系图”三十七种,“地理图”八种,“天象图”十种,“古物图”八十五种,“建制图”八种,“谱表”四种,“古文字摹印”八种,载于卷首。 ☚ 左传事纬 十国春秋 ☛ 绎史一百六十卷。清马骕撰。马骕(1621—1673),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人。他于顺治年间中进士,官至安徽灵璧知县。马骕一生博学好古,少习六艺之文,长诵百家之说,尤通《左传》。顺治年间,他搜罗了除列在学官的四子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外几乎所有能见到的古籍,广征博引,疏通辨证,撰写了《绎史》。该书叙述了上古至秦朝末年的史事,每卷后均有论断,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书前列有世系图和年表,正文分为五部:一曰太古,十卷,记三皇五帝之事;二曰三代,二十卷,记夏、商、西周之事;三曰春秋,七十卷,记春秋各国争霸之史事;四曰战国,五十卷,记战国至秦朝灭亡之史事。五曰外录,十卷,记载有关天官、地志、名物和制度。全书记事则详其颠末,记人则备其始终,自上古至秦末数千年间,君臣之事迹,理乱之由来,名、法、儒、墨各家之殊途,纵横分合之异势,作者都一一作了介绍。乾隆年间,清廷纂修《四库全书》时,将该书收入其中。马骕除撰有《绎史》外,还有 《左传事纬》行于世。 绎史 绎史清马骕撰。160卷。记录上古至秦末之事。汇集旧史原文,依照纪事本末之体,兼采编年、纪传诸体之长,撰成此书。凡160目,每目1卷,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外录五大部分。卷首载有世系图表。每事皆博引古籍,排比先后,各冠原书之名;相类之事,则附文加注;遇有异同讹误之处,则以己之辩证论断。其书对于春秋以前之事,取材稍嫌芜杂,春秋以后较为精审。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著作。 ☚ 驺奭 经 ☛ 绎史 绎史见“马啸”。 ☚ 驼山石窟造像 孟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