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性评价zhongjiexing pingjia
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的规定,在较大范围的教学内容中抽样,对学生进行的测验。又称学生成绩评定,用以评定学生在某一学习内容范围内的知识、技能水平,或提供某种证明。
终结性评价采用绝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标准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为了保证测验内容取样的适当性,通常要制定编题计划,它规定了每一项内容和每一层次的测量目标在测验中所占的比例,并详细确定了每一道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和行为目标。它是教师命题的依据,编题计划的一般形式是一个内容与目标双向细目表,其行标是各项教学内容,列标则是所规定的行为目标;合计一档中是各项内容及各级行为目标在测验中所占的比例,中间的空格中填上对应各内容和行为目标的分数(百分比),其格式如下表。
一个假设的高考物理内容与目标双向细目表
目标 内容 | 了解 | 理解 | 应用 | 分析 综合 | 探究 | 合计 |
| 运动学 | | 4 | 4 | | | 8 |
| 静力学 | | | | 9 | | 9 |
| 牛顿定律 | | 3 | 4 | 4 | 4 | 15 |
| 守恒定律 | | 4 | 8 | 2 | | 14 |
| 电磁场 | | 4 | 10 | 5 | | 19 |
| 电 路 | | | 2 | | 6 | 8 |
| 无线电 | 2 | | | | | 2 |
| 振动和波 | | 3 | | | | 3 |
| 分子运动论 | 4 | | | | | 4 |
| 物理光学 | 3 | | | | | 3 |
| 近代物理 | 6 | | | | | 6 |
| 实验 | | 7 | 2 | | | 9 |
| 合 计 | 15 | 25 | 30 | 20 | 10 | 100 |
对于一般的期末考试和升学考试,内容取样范围和目标要求要严格遵循大纲的规定。如果是物理竞赛,则取样范围可以略广一些,也可适当增加较高层次测量目标的比例。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虽然都采用绝对评价的方法,但评价的目的不同,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作证明,而是帮助学生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知识技能上。在取样范围上,终结性评价概括的内容要广泛些,在目标等级上,同一项内容,形成性评价包括层次多些。终结性评价有时也可以用来评价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或某一集体在整体常模中的位置。如考察学生学业的进步情况和教改实验研究中考察实验班的进步情况等。由于终结性评价的严肃性,对测验的质量要考虑它的效度、信度。对于选拔性的测验还要考虑题目的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