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终南望余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终南望余雪(唐)祖詠
【题解】 据《唐诗记事》载,此诗是作者在长安应试时所作。按规定,应试诗须作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咏仅写此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何不依规定写,答曰:“意思已完。”后被传为写文章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之佳话。诗写立足长安城,南望终南山阴岭残雪之景。诗题又作“望终南残雪”。 【作者】 祖詠,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北京《望蓟门》诗。 【注释】 ①阴岭:泛指终南山的北麓诸峰。②林表:指树梢。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终南望余雪 题解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①。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②。 注释 ①阴岭:终南山的北岭。终南山在长安南,在长安只能看到山的北岭。秀:秀色,秀丽。 ②林表:树林的最上层。明霁色:指闪耀着雪后初晴的阳光。寒:指城中人感到寒意。 赏读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作者在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自然看到山的阴面,所以有“终南阴岭秀”之句。又因为终南山峰高入云,积雪未化,所以有“积雪浮云端”之句,这两句都是“望”之所见。这两句一方面写了山高,另一方面写了雪厚。同时写出了诗人面对如此景物而产生的一种轻盈飘荡的感觉。“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是“望”的时间。“霁”是天晴,“暮”是傍晚,作者自长安城遥望六十华里外的终南山,所看到的是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余光平射,染红了林表。而且最后一句还写出了观雪时所感——“寒”,而且是“暮寒”,晚上比白天还要冷。令人感到终南山的寒意超越了空间来到城里,使寒冷的感觉更加突出。 这首诗仅仅二十字,由观赏到感觉,由色彩到精神,充分全面的表达了主题,难怪祖咏没有按唐时考试的规定,应试诗作五首六韵十二句的要求,而只写此四句便交了卷,最终被录取。 终南望余雪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祖咏 ←上一篇:望蓟门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是作者应进士试时的试帖诗。按例应为6韵12句,而作者仅作了4句即止。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 “意尽。” (《唐诗纪事》卷2) 终南山,又名南山,属秦岭山脉,在八百里秦川上。由于高大苍翠,十分引人注目。从《诗经·终南》开始,就不断有诗歌作品描写它、赞美它了。这首诗却写得别致,颇有特色。诗写雪后放晴的一个傍晚,诗人远望终南山所见景色:天晴雪融,唯山阴高处尚存积雪,远远望去像是浮在云上;阳光微微抹在林梢; 由于化雪,城中增加了寒气。短短20字,诗人将这一富有特征的特定景象描写得细致入微,不可移易。清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认为这首诗是古今咏雪诗中的最佳诗篇,可以与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并列,此誉并不为过。
《终南望余雪》zhong nan wang yu xueWatching the Remaining Snow from Zhongnan Mount→祖咏 (Zu Yo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