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细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细菌xìjūn单细胞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土壤、空气、水、有机物质与生物体内。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能使人类或牲畜等生病。 细菌xì jūn体积极微小的单细胞微生物。1900年沈翊清《东游日记》:“细菌学业室玻璃管内贮瘟虫所食药水。”1907年刘庭春等《日本各政治机关参观详记》:“水内如有细菌,以显微镜测之。”1909年钟观光《理科通证·动物篇·牛》:“凡乳榨取后,放置空中,即与细菌相混。既易酸败,又含病源菌。”细菌曾经也称“白克台里亚”,此为英语bacteria(细菌)之音译。 生物 生物生(生动;生成) ☚ 生物 树木 ☛ 细菌bacteria所有化能营养和不产氧的光能营养的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细菌种类是单细胞生物,体积一般在0.1~2μm3之间,呈球形、杆形或螺旋杆形,少数种类是无隔膜或有隔膜的、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见图)。单细胞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一分为二的裂殖。放线菌以产生分生孢子或囊孢子的形式繁殖。细菌繁殖形成的菌落肉眼可见,不同的菌落形态是区别种类的重要特征。细菌细胞壁规定细菌的个体形状,无细胞壁的细菌是无定形的。有些种类在细胞壁外有一荚膜层。
细菌能运动或不能运动; 鞭毛是细菌的游动器官。多数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但也有些无鞭毛的细菌种类能滑行运动。有些细菌种类有菌毛,但它不是运动器官。芽孢细菌产生芽孢。 细菌的种类繁多,其分类和鉴定不仅要根据其形态特征,还要考虑生理、生化、生态等多方面特征,因此需要以生活的纯培养为细菌分类、鉴定的研究材料。由于至今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描绘细菌种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属和种的分类层次上主要按聚类分类法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科以上的分类层次则采取最显著的共同形态或生理特性区分。 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土壤和水体具备细菌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它们是自然界中微生物生活的基本环境。空气只因污染而携带细菌,它不具备细菌生活所需的条件,不是细菌的生活环境。空气中细菌多少决定于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些细菌生活在动、植物体内或表面,依靠寄居的宿主提供主要的养料,对动、植物产生有利(共生)、有害(致病)或无利害的作用。生活在动物消化道中的细菌随粪便排出,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厩肥和堆肥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土壤和人、畜粪便。 细菌与农业的关系(见微生物学)。 细菌bacteria所有化能营养和不产氧的光能营养的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细菌种类是单细胞生物,体积一般在0.1~2μm3之间,呈球、杆、螺状,少数种类是无隔膜或有隔膜的、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单细胞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繁殖,放线菌以产生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的形式繁殖。细菌繁殖形成的群体称为菌落,肉眼可见,不同的菌落形态是区别种类的重要特征。细菌细胞壁赋予细菌的个体形状,无细胞壁的支原体常呈多形性。有些种类胞壁外有荚膜层或黏液物质。鞭毛是大多数能运动细菌的游动器官;无鞭毛细菌大多数不能运动,但也有少数种能滑行运动。有些细菌有菌毛,但不是运动器官。芽孢细菌产生芽孢。细菌的种类繁多,其分类鉴定不仅要根据其形态特征,还需考虑生理、生化、生态及遗传学等多方面特征。 细菌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形态分球状、杆状和螺旋状3种。球菌直径约为0.5~2 μm,杆菌长约1~5 μm,宽约0.5~1 μm;螺旋菌长度差异较大,宽约0.3~1.7 μm。体积一般在0.1~2 μm3之间。细菌中仅有150余种为致病菌。 细菌 细菌xijun微生物的一大类。按传统分类属植物界、细菌门。依其细胞结构属原核生物。单细胞。形态呈球形或半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弧形或螺旋形(螺旋菌)。小的球状细菌,直径约0.2微米,大的也不过2微米。单个杆状细菌,直径一般在0.5~1.5微米,长约为几微米。细菌的细胞结构简单,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物质等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芽孢和鞭毛等特殊结构。无核膜,核物质占据的一定区域称核区。细胞质中无复杂的细胞器分化,故称原核细胞。细菌的呼吸方式,有需氧和厌氧的两种,营养方式多样化,既有异养方式,又有自养方式(如硝化细菌)。异养中多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生殖方式主要为分裂生殖。遍布于土壤、水、空气、有机物质中及生物体内和体表。细菌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工业上利用细菌发酵作用制造乳酸、醋、丙酮等;此外,在造纸、制革、制糖等过程中,也要利用细菌的活动;在医药卫生方面,也有应用细菌的活动,如制成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卡介苗等。某些种类细菌可用于冶金和石油脱蜡;若干种类细菌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或工业、农业产品、食品的腐败。 ☚ 鹿角菜 霉菌 ☛ 细菌bacterium系无叶绿素的单细胞植物,为最常见的微生物中的一种。细菌形态可为球形、杆状或弧形,分别称为球菌、杆菌与弧菌。中等细菌直径约1μm,相当于红细胞的1/10。其外部为细胞壁,中间为细胞质,内为细胞核,有完整的细胞构造。有些细菌有芽胞、鞭毛、荚膜等特殊构造。能产生外毒素或死亡崩解后能释放出内毒素的细菌,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为致病菌。致病菌是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对人类危害甚大。细菌可用染色及培养或免疫方法加以鉴定或区分。用各种细菌及其形成物制成的各种疫苗对预防细菌性传染病有重大意义;抗生素的大量开发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特效方法。 细菌 细菌Xi jun微生物的一大类。为单细胞原核生物。个体微小,一般为1至数微米,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见到。结构较简单,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胞内没有核孢、鞭毛和荚膜。通常只以无丝分裂繁殖,没有有丝分裂。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及水中,在各种有机物及动植物体内外亦大量存在。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并在自然界碳、氮、硫、磷等多种元素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称为硫酸盐还原菌的一类细菌,能转变土壤中的硫酸或硫成有毒物质硫化氢,而另一类称为硫细菌,可将硫化氢转变成硫或硫酸,在土壤中可形成容易被植物吸收的硫酸铵。有一类称为硝酸细菌,能将有毒物质亚硝酸转变成硝酸,并在土壤中生成硝酸铵,被植物用作肥料。又如,能固定大气中氮气的细菌称为固氮菌,能将氮气转为成氨,在土壤中生成铵盐被植物利用。细菌种类繁多,其中数量最大的一类是真细菌,具有坚韧细胞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形态相当稳定,多为杆状、球状、螺旋状或弧状,以均二无性分裂进行繁殖。至今发现的细菌约有296个属,1千多种。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染成兰紫色,称革兰氏阳性菌,一类染成浅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许多种类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获得各种产物,如味精、食醋、有机酸、酶制剂、有机溶剂、细菌肥料等。少数可引起人、畜和植物发生严重病害,例如人、畜的伤寒、痢疾、炭疽病,棉角斑病,蕃茄、马铃薯青枯病等。 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 1.细胞质膜 2.细胞壁 3.荚膜 4.异染颗粒5.伞毛 6.鞭毛 7.色素体 8.脂质颗粒 9.中体 10.核糖体 11.核 12.横隔壁 ☚ 微生物 放线菌 ☛ 细菌微生物的一大类。具原核型细胞结构,多为单细胞,直径一至数微米,呈球形、杆形、弧形、螺旋形或长丝形等,以二等分分裂为主要繁殖方式。分类学中多列于植物界或原核生物界。广布于自然界及生物体表或体内。除少部分自养外,大多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细菌见“生物”中的“细菌”。 细菌bacteria是一类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各种球菌平均直径为0.8~1.2μm。杆菌大小差别较大。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种。其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胞浆膜)、细胞浆(细胞质)和核质。有的还有特殊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芽胞等。革兰染色呈紫色者为阳性菌;被酒精脱去紫色染料而被复红或沙黄染成红色者为阴性菌。病原性球菌大多数为革兰阳性菌,致病性杆菌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图)。 细菌结构示意图 细菌germs;bacterium(pl.bacteria) 细菌bacterium (pl.bacteria) 细菌L型L-form bacteria 细菌germ;bacteri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