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细胞动力学参数 |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 释义 | 细胞动力学参数 细胞动力学参数研究细胞增殖动力学时,不仅要分析细胞周期,还要包括一些其他的参数,称为细胞动力学参数,如分裂指数、标记指数、生长分数和细胞消亡等。对体外培养的细胞,还可分析生长曲线、最大细胞密度、贴瓶率或克隆形成率等。 图1 细胞周期模式图 (2) S期(DNA合成期): 细胞的DNA含量增加一倍,只在此期3H-TdR可掺入DNA。DNA分子合成有一定顺序,即在S期初期合成的DNA总是在初期合成,后期合成的总是在后期合成。原核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组都包含在简单的DNA分子中,形成密闭圈。S期中分子的复制是从一个定点开始沿着圈向两个方向进行。真核细胞的DNA复制由大量复制单位完成,单个真核染色体有许多复制单位,核内DNA合成的诱导者在胞质。这种诱导物质没有种族特异性,在S期开始时产生,维持整个S期,S期外的时相都不存在。 (3) G2期(增殖休止期): 为DNA合成结束到有丝分裂前的间隙阶段。此期DNA复制已经完成,染色体螺旋丝仍处于延展状态。但仍有蛋白质和RNA合成,为有丝分裂做准备。G2期为细胞分裂周期中另一个敏感阶段,很多理化因素都可阻抑G2期,使细胞不能进入M期,导致分裂指数下降。 (4) M期(有丝分裂期): 为细胞分裂期,可分前、中、后、末四期。 ❶前期: 染色质逐渐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纵半分体组成,核仁消失,核膜崩解,中心体分裂为两个中心粒出现星体和纺锤体。 ❷中期: 染色体移向赤道面,在纺锤体上的染色体整列称赤道板。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同时进行分裂,两个子着丝点移动分开时,染色单体也依次分开。 ❸后期: 染色单体缩短,在两组染色体间纺锤丝拉长,这群细丝叫推进体,把子染色体推向两极。 ❹末期: 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结束时即为末期的开始。核重建,染色体的染色线螺旋逐渐解开,出现核膜与核仁,胞质分裂。在胞质分裂时细胞器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也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目前分析细胞周期的方法有显微分光光度法或显微速流荧光分析法测定DNA含量。根据细胞群体DNA分布方图能大致确定细胞周期各阶段的细胞数量。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分裂期的细胞诱导间期染色质早期浓集(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简称PCC),从不同形态特征可分析出G1、S和G2期细胞在细胞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BudR (bromodeoxyuridine)标记,经Giemsa染色,显示姐妹染色单体差异染色,可算出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几次周期的细胞数。北京市肿瘤研究所用此法分析了人类淋巴细胞周期,并算出细胞群体中各时相的平均时间。目前常用的还是放射自显影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从标记分裂期曲线(图2),测定作者培育的食管癌细胞株(Eca 109)细胞各时相的平均时间,得出G1= 小时,S= 小时,G2=4小时,M= 小时, GT= 小时。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与有关单位协作,用显微定格摄影法测定我国自己培养的几个细胞株的分裂时间,得出结果如下。![]() 图2 标记分裂期曲线模式图 从标记中期曲线计算各时相的时间G2=t0 M=2(t1-t0) S=t2-t1 G1=t3-t2-2t1+t0 GT=t3-t1
☚ 细胞增殖动力学 癌的病因与促癌因素 ☛ |
|||||||||||||||||
| 随便看 |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