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组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组胺histamine又称组织胺。β-咪唑乙胺。由组氨酸经组氨酸脱羧酶脱羧后生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中。当组织受到损伤或抗体—抗原反应时,即由肥大细胞释放出。在神经元内,多存在于神经末梢,是一种神经递质,与外周神经的感觉和传递密切有关。具有扩张毛细血管和增大其通透性、降血压、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促进胃液分泌等作用。也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漏出血管,可引起局部水肿。若产生过多,则会引起过敏性反应,如过敏性鼻炎等。 组胺又称“组织胺”。人工合成或从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组胺与机体内H1和H2受体结合,能使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称为H1型效应;刺激胃液分泌,加快心率为H2型效应。临床只用组胺检查胃的分泌功能,极少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组胺 组胺组胺(histamine)又名组织胺,乃组氨酸脱羧而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现在药用的组胺都是人工合成品,为无色无味结晶,熔点130°~133℃。 组胺作用很强,直接兴奋组胺受体。组胺受体分H1和H2两种。当H1受体兴奋时,在人体可舒张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并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血压下降,当给予大量组胺或强烈的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内源性组胺大量释放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此外,还能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大量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对胃肠道和子宫平滑肌也引起收缩,但对妊娠子宫作用不明显。这些作用能被H1受体阻断剂对抗。H2受体兴奋时,出现胃酸分泌,心脏兴奋和大鼠子宫收缩受抑制。组胺对胃酸分泌有高度选择性,在不致使血压下降的小剂量时,即能显著促进其分泌。组胺可能是胃壁细胞分泌的生理刺激物,因为使胃液分泌的各种刺激,最后都通过组胺。此外,还能使唾液腺和支气管腺分泌增加,但作用弱得多。其对胃酸分泌和心脏兴奋等作用,能为组胺H2受体阻断剂所对抗。 组胺可应用于下列情况: (1) 胃分泌功能的检查: 早起空腹皮下注射组胺0.25~0.5mg,然后化验胃酸分泌,若仍无胃酸分泌,即可诊断为真性胃酸缺乏症。 (2)麻风病的辅助诊断: 用1∶1000磷酸组胺溶液0.1ml在病损处皮内注射,观察有无三重反应(注射处,先因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然后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斑位置上形成一小肿块;最后引起小动脉扩张,在肿块四周出现红晕),如因麻风病而周围神经受损,出现不完整的三重反应。三重反应完整,可排除麻风。三重反应的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详加分析。 (3)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 当怀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但血压尚正常的早期患者,在注射组胺后,则肾上腺髓质瘤受其刺激而大量释放肾上腺素而致血压升高者,提示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此试验有一定危险性,必需慎用。 组胺在很小剂量(0.01mg皮下注射)时也能引起颜面潮红、头痛、体位性低血压等,通常不需治疗,必要时可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3mg。注射组胺的部位常出现痛和痒。禁用于哮喘和心绞痛患者。 甲氨乙基吡啶(betahistine) 盐酸甲氨乙基吡啶亦称抗眩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微苦,熔点152℃,溶于水和醇。 本品为一种组胺类药物,能舒张血管,但不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可以口服。据动物实验,此药能增加内耳、肝、脾、肠系膜上动脉、冠状动脉等血流量。可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病。口服每次4mg,每日2~4次。副作用可能有恶心、头痛等。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和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 腺三磷 抗组胺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