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集校】: 洪兴祖: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校语:溷浊,一作浮説。盛,古作晠。 朱熹:信谗谀之溷浊兮,晠气志而 校语:溷浊,一作浮 晠,古盛字。 黄省曾: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 明繙宋本:同黄本。校语同洪本。 朱多煃:同黄本。 汪瑗: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毛晋:同朱本。 庄允益:同汪本。 。【集释】:王逸:听用邪僞,自乱惑也。 呵駡迁怒, 洪兴祖:《汉书》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 朱熹:过之,犹所谓督过之也。 汪瑗:毁人之善曰谗,媚人之意曰谀。 溷,不洁也。浊,不清也。惟人君之不能清澄其然否,此谗谀之溷浊得以入之也。盛气志,谓怒之甚也。 过之,谓罪之也。 《汉书》曰:“闻将军用意督过之”,是也。或曰,过之谓过于怒也。亦通。 此四句言怀王轻于信谗而怒迁乎己,以申上章君含怒以待臣二句之意。上章犹言谗人之嫉乎己也,此则责其虚惑 上章犹言怀王含怒以待己,尚未至于暴也;此则言其盛气志而过之,加之以罪矣。 此上二章,述己遭谗之祸。 陈第:迁怒而督过也。 黄文焕:惑变而爲信,前之含怒者益盛怒矣。 钱澄之:昔之虽过失犹弗治,以王甚任之,不见其过也。王疏,则过见矣,并昔日弗治之过,皆重见矣。 王夫之:盛气志,怒也。过,谪也。 林云铭:溷浊,犹言糊涂,与淸澂相反。此辈有何识见,纯是虚惑,偏要信他。 自矜所行爲得计,以盛气志而加我,卽《抽思》章所谓:憍吾以其美好也。远迁弗思盖以此。已上叙怀王信谗,放己于外,把富强法立之业,忽然中废,所以可惜。 蒋骥:言君始已信谗而见怒,而谗人又虚饰其罪状,以惑 屈复:右二叚,惜往日怀王之信谗不察,蔽晦而远迁己也。 戴震:方晞原云:上言怀王时,此言顷襄时。远迁臣,谓迁之江南也。 胡文英:溷、混同。 混浊有二义:谗屈子之罪,则故若宽大,而不与分明;谀怀王之能,则己至圣明,而无庸矩矱,故怀王信其模糊之言,而遂自盈其气志以谴屈子也。 刘梦鹏:过,罪也。 陈本礼:见前虽有过尚蒙弗治,今则有意督责之矣。 胡濬源:言不听,计不从,惟弗参验考实也。惑 闻一多:过,责也。《庄子·则阳篇》:“匿爲物而过(从俞樾説改)不识,大爲难而罪不敢。”《国策·赵策》:“太后盛气而胥之。” 文怀沙:信谗谀之溷浊,听信乱七八糟的小话和陷媚。 盛气志,大怒的意思。 (《屈原集》注) 黄孝纾:溷浊,骯髒下流。 姜亮夫:此承上言,彼小人者,蔽塞君之聪明,虚饰罪状,以惑 马茂元:过,责罚。 谭介甫:气志,犹云意气,谓怀王盛气以督过屈原。 胡念贻:盛气志,卽《史记·赵世家》“太后盛气而胥之”的盛气,卽满含怒气。战国时“气志”常连用。 如《孟子·公孙丑》“志至焉,气次焉”,“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 吴孟复:谗谀,贾谊《弔屈原赋》“谗谀得志”。溷,《文选·弔屈原文·注》:“浊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卜居》:“世溷浊而不清”,溷浊皆作形容词用。此处当同。由此,信字当爲确实之义,卽作副词用。晠,《方言》“藴,晠也”。《方言笺疏》:“藴、郁、宛、兰语之转,皆晠之意也。”又按:《灵枢·论勇篇》“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故气盛卽怒也。按《九辩》“窃美申包胥之气盛”,气盛爲褒意,则此处之晠气,自不得爲贬抑之词。以此推之,本句(包括上句)的主语当爲屈原。 此两句言怒斥谗人。 蒋天枢:《説文》言部:“谀,谄也。”谗人以谗以谀邀宠,顷襄陷其术中不自拔,旣忘原所树功业,又暴戾恣睢,盛怒对原,由此具见谗人诬陷之狠毒。溷浊,犹言不辨黑白,言小人颠倒白黑,混淆是非。 王泗原:浮,虚而无实。盛,动词。 金开诚:溷浊,原意是指水不清。此处用以比喻那些针对著屈原的谗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