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纸/宋纸/元纸/明纸/清纸/灞桥纸/麻纸/蔡侯纸/子邑纸/侧理纸/凝光纸/剡纸/宣纸/硬黄纸/十色笺/薛涛笺/云蓝纸/会府纸/澄心堂纸/毛边纸/竹纸 ☚ 曹素功所制墨 唐纸 ☛ 纸读音zh·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诸氏切,上,纸韵。 上一条: 砥 下一条: 紙 纸〔zhi〕 ndeud. ![]() ![]() ![]() 纸;纸张zhǐ zhǐzhānɡ【同】 都是名词;都是供书写、画画儿用的材料;都是中性词;都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都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纸紙*帋zhǐ❶供写字、绘画、印刷等用的薄片状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成 纸帋❶纸张,供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用的片状物:~头︱~片︱~版︱~箱︱~匣︱~牌︱~钱︱~币︱~捻(nian)丨~鸢(yuan)︱~马︱~船︱~浆︱~型︱~烟︱~灰︱造~︱折~︱剪~︱镇~︱蜡~︱油~︱锡~︱砂~︱钢~︱皮~︱绵~︱宣~︱草~︱竹~︱稿~︱字~︱信~︱图~丨报~︱状~︱废~︱烂~︱~老虎︱故~堆︱~上谈兵︱~醉金迷︱片~只字︱力透~背丨洛阳~贵。 纸zhǐ❶ 用来书写、包装、绘画、印刷等的片状纤维制品:纸片│力透纸背│纸包不住火。 纸zhi纸板 纸币 纸花 纸浆 纸马1 纸煤儿2 纸捻 纸牌 纸钱纸绳 纸头 纸型 纸烟 纸样 纸鸢3(yuan) 纸张 报纸 草纸仿纸4 稿纸 剪纸 蜡纸 砂纸 烧纸5 手纸 图纸 锡纸 信纸宣纸 折纸 镇纸 状纸 字纸 纸老虎 纸烟盒 打印纸 复写纸复印纸 牛皮纸 卫生纸 吸墨纸 新闻纸 原稿纸 纸笔喉舌 纸上谈兵 纸醉金迷 一纸空文 力透纸背 洛阳纸贵 纸包不住火 纸zhi❶纸张;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白~黑字|这~是竹子纤维造的。 纸zhǐ(~儿)❶纸张: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出一张红~来与贾珍。(十三·277)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便用一条~儿写好,与宝钗看了。(七十·1709) 纸zhǐ指状纸:待此~批准后,再录一堂,能够翻供得好,便可得生了。(八五·1111)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文化、生活部 > 書寫、印刷用具 > 紙 紙 zhǐ 書寫、繪畫、印刷等所用之工具。本指書寫所用之縑帛,西漢時始以麻類纖維造紙,1957年於西安漢武帝時墓穴出土之“灞橋紙”可證。至東漢,蔡倫改革造紙術,始以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等爲原料。晉代,江浙地區始以藤造紙。唐末,竹紙出現。明、清時,草類纖維亦用以造紙。魏晉南北朝時,已發明了施膠技術、表面塗布技術及入潢技術。唐、宋時裝飾技術始得到廣泛運用,至明、清時,手工造紙技術已臻完善。《後漢書·宦者列傳·蔡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爲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爲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纸【同义】总目录 纸楮先生玉楮褚先生文亩好畤侯楮英楮知白楮待制 纸纸zhǐ〖名词〗 纸帋zhǐ❶ 纸张。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莫用缣帛者谓之为~。”又:“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纸zhǐBC88 纸*纸;△帋zhǐD6BD 某种形状物的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用于长条形的东西的量:股(一~清泉) 道(万~金光) 茎(一~绿草) 条(一~线) 根(一~筷子) 鞭(打一~) 棍(打一~子) ☚ 个体物量 某种事物的量 ☛ 纸制祭品 纸制祭品祭祀时所烧的纸制物品:纸(~人;~马;~船;阡纸;黄纸) 长锭 ☚ 祭品 香 ☛ 个体物量 个体物量用于家、店、房、门、窗、墙、阶、梯等的量:家(三~人;几~商店) 房(两~媳妇) 爿(一~店) 进(一~房) 座(一~楼) 幢 栋 所间 格 扇(一~花窗) 樘 槽(两~隔扇) 道(一~门) 堵(一~墙) 磴 级 层 ☚ 事情、行动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 ☛ 纸/各种纸/纸片/笺纸 ☚ 各种毛笔 纸 ☛ 纸 纸纸(~板;~箱;绵~;草~;土~;厚~;软~;白~;红~;彩~;金~) 楮(楮英;楮生;楮君;楮先生;楮知白;楮待制) 玉版 麦光 溪藤 云肪 云膜 方絮(滑砥方絮) 赫蹏 文亩 鱼网 田寺侯 玉鸾纹 另见:文具 写字 绘画 印刷 ☚ 纸 各种纸 ☛ 纸paper纸张和纸板的统称。纸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按所用纤维原料,制浆造纸的产品可分为植物纤维纸、矿物纤维纸、金属纸和合成纸。植物纤维如木材、草类等;矿物纤维如石棉、玻璃纤维等;金属纤维如金属丝;合成纤维如维尼纶、尼龙、聚酯、聚丙烯腈纤维。在制造矿物纤维纸和合成纸时,有时也掺用部分木浆或棉浆。根据用途,纸可分为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工农业技术用纸和包装用纸等等。圆网、长网、夹网纸机都可用来生产不同品种的纸。 纸 纸纸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新疆罗布泊、西安坝桥、内蒙居延地区的金关、陕西扶风县的中颜村等西汉墓中出土的古纸,可以说明我国西汉已出现了纸。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改进;用麻头、破布、废鱼网、后又用树皮(楮树皮)造纸。从此纸张在我国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传向世界。古代造纸原料主要有麻、树皮、藤、草、竹五大类。 ☚ 绢 麻纸 ☛ 纸 纸Zhi素描作品载体材料之一。素描对纸张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较厚,质地密实,韧性强。这样的纸,可以经得住橡皮多次反复擦拭和铅笔用力划线,而不至于起毛或破损。市场上有出售专门为画素描而用的素描纸。二是在使用时,要先分辨光面与麻面。一般用麻面而不用光面。麻面易着色,铅笔轻轻擦过即留下痕迹,并易接受铅笔颜色微粒揉进纸纹中,用擦笔擦时,颜色也易取得均匀的效果,经得住反复画仍可继续着色。光面易出现腻乎乎的感觉,擦笔擦时不易擦匀。脆、薄或表面光滑不易着色的纸,不宜画素描。 ☚ 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 ☛ 纸 纸Zhi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至今已有多处出土西汉古纸。东汉蔡伦总结民间经验,并加以改进,用麻头、破布、废渔网,后又用楮树皮等原料造纸,从此纸张在我国大量生产,并逐渐传向世界。我国古代造纸原料主要有麻、树皮、藤、草、竹五大类。现在可用于书画的纸品有麻纸、皮纸、高丽纸、元书纸、毛边纸、宣纸等。 ☚ 文房四宝 麻纸 ☛ 纸帋zhǐ❶供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纸张。多用植物纤维制成。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纸zhǐ《本草纲目》服器部第38卷纸(528)。药名。 纸 纸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时,我国已能用麻类纤维造纸,东汉时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造纸工艺,扩大造纸原料,为大规模造纸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安徽造纸历史悠久。据载,早在唐代永徽年间(650—655)宣州人就开始以沉香和楮树造纸。唐后期,宣城郡所产贡纸已十分精美。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对皖南所造之纸视如珍宝,特辟澄心堂贮之,名为“澄心堂纸”。此纸细薄光润,洁白如玉,滑如春水,密如蚕茧,坚久耐用,堪为佳纸。宋代,徽州除仿制澄心堂纸外,还有其他纸品,仅“上供纸”就有常样、降样、大抄、京运、三抄、京连、小抄七种,号称七色。岁供达144万余张。此外还有表光、白滑、冰翼、凝霜、龙须、贡表、进劄、殿劄、玉版、观音、京帘、堂劄等各种各样的品种供应市场。而且宋代黟县、歙县一带还能生产50尺为一幅的巨幅纸。除徽纸外,还有池州的“池纸”、无为县的“细白佳纸”、宣州府泾县的“金榜、画心、潞玉、白鹿、卷帘”等名纸。宣纸从宋末即著称于世。在宋代,安徽造纸业在国内地位日益显著,徽纸、池纸甚至远销四川,其价超过素为人所珍贵的蜀笺。元代徽州仍盛产纸张,岁贡纸即达22万张。 ☚ 四 文房四宝 墨 ☛ 纸 纸为书写、绘画、印刷或包装而生产的片状纤维用品。应用广泛的物质传播工具。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人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对丝织纤维所造的纸做了这样解释:“纸,絮𥮒也”,“𥮒”字下说“潎絮箦也”,“潎字下说“水中去絮也”,“絮”是“敞绵也”。把这些字的意义连起来看,纸是在水中漂丝绵时,将丝锦在竹席上加以捶打,而留在席上的坏丝锦。这种粘在席上的坏丝锦往往干了之后成为一张薄片。在我国古代,最初是无意中发现这种物品而加以利用的。后来就有意识地加工成一种漂丝的副产品,称之为纸。纸的使用,古书上也曾有过记载。《后汉书》中记载,公元102年和帝邓皇后立后,命令禁绝万国贡献珍丽之物,只要求“岁月但贡纸墨而已”。此外,班固的《汉书》中还记载过公元前12年宫中有人用纸包裹毒药的事情。上述文献中所提到的纸的使用时间,与许慎完成的《说文解字》时间相差不多,可能就属于许慎所解释的那种纸。丝质的纸的产量不会很大,且不宜于推广。必须另外寻找一种性质相似而来源很容易的原料。这样,植物纤维造纸就应运而生了。《后汉书·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古登堡 纸草 ☛ 纸(紙);[帋]zhǐⅠ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张) paper: 一张 ~ a sheet [piece] of paper; 报 ~ newspaper; 造 ~ paper making; 卫生 ~ toilet paper; 信封 ~ envelope paper Ⅱ (书信、 文件的张数): 一 ~ 公文 an official document 纸paper;stock 纸zhǐ❶ 纸继甲骨、青铜、石块、木简以及丝绸之后,中国又发明了可以用作书写材料的纸张。1934年,在新疆罗布淖尔烽燧台废墟发现了公元前1世纪的古麻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也发现了公元前1世纪写有四个字的纸残片。西汉年间,我国已出现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至晋代(公元4世纪)时,纸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其后历经唐、五代、北宋、明清的发展,纸张的制造日趋完美。 带有明显麻纤维的最古老的纸张(公元前1世纪) 公元105年,蔡伦和他的制纸工人在皇宫里成功地制成了厚而坚实、可以用笔墨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在于组织并推广了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的发展。此外,他还探索和推广了皮纸的制造工艺,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皮纸是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麻纸和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造纸术是中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造纸术按生产方式分为手工纸和机制纸。手工纸以手工操作为主,先将破烂衣服、陈旧绳索以及用麻线编成的网切烂捣碎,再把捣碎后的纤维糊团放进水里烧煮。煮后的糊团被薄薄地铺在芦苇席上,或者把它们放在孔眼紧密的筛子上撑成薄片,最后再将薄片烘干。手工纸适于水墨书写和绘画,其产量在现代纸的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机制纸是指以机械化方式生产的纸张的总称,如印刷纸、包装纸等。现在的造纸技术和以前相比并没有太大改变,仅仅只是工业化了而已。 在纸张发明后的6个世纪里,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纸张的民族。公元751年的夏天,阿拉伯人在中亚战胜了一支中国军队后抓获了不少中国战俘,在这些战俘中就有一些造纸工人。在这些工人的指导下,撒马尔罕逐渐发展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造纸中心。在蔡伦制出第一张纸的1000多年后,造纸术于1150年经过亚洲和非洲传到了西班牙。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造纸术开始在欧洲传播开来。17世纪末,这一技术传到了北美洲。 采集原料 火煮纸浆 纸浆平敷于框 压制成纸 纸张烘干 纸紙;帋zhǐ(7画) *纸(紙)〔帋〕zhǐ7画 糸部 纸紙帋zhǐ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纟 (即,音mì,丝),氏声。声母演变如石跖(zhí)、失秩、恃痔例。即纸张,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本指漂洗蚕茧时附着于筐上的絮渣,呈方形。后指以丝为原料的缣(jiān,指细绢)帛。自东汉蔡伦革新造纸法,才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今多以植物纤维制造。转为量词。如:一纸公文。约曹魏时《古今字诂》巾部有帋。是纸的简化写法,现作异体字。见《异体字表》。 纸紙★繁◎常★常zhǐ紙,形声,从糸,氏声,本义为漂洗蚕茧时附着在筐上的方形絮渣(是原始的纸),引申为用破布、树皮、麻头、植物纤维等制成的片状物(可用于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量词(用于书信、文件的张数)。《简化字表》类推简作“纸”。 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