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纪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纪律jìlǜ集体生活中每个成员的行为准则 纪律jìlǜ〈名〉集体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定:党的纪律│违反纪律│学习纪律。 纪律jilu各种社会组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行为规则:执法人员~严明|首长再一次强调了保密工作的~|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守~的习惯|军人时时刻刻要受~的约束。 纪律jì lǜ政党、机关、部队、企业等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九:“本章所载条规不抵触海陆军法令及纪律者,准行于军人。”1890年《日本国志》卷二十二:“其卫送之事,凡因朝仪、祭典、宴会、宾礼,派兵警卫,或以兵护送要囚,输送弹药,各衙门有所申请,由司令长官遣派。其纪律之事,管下诸兵出入有程,饮食有程,起居有程。”1903年项文瑞《游日本学校笔记》:“‘纪律’二字不可令学生视为苦事,视为苦事则不能真心服从。”1920年蔡和森《法国最近的劳动运动》:“五月一日来了!工人动员了!应有一个可惊的团结可怖的纪律,这是新社会秩序的发端呵!” 拘束←→自由 自在jū shù ← → zì yóu zì zài拘束:过分地约束自己,不自然。 纪律jì lǜ〖名词〗 规矩 规矩绳检 规矱 道度 道礼 道理 畦町 畛域 町畦 槽道 法度 钩矩 谱儿 体要 体面 体统 体制 体貌 纪律 仪检 矩法 形迹 捡押 另见:标准 符合 订立 执行 遵守 ☚ 法则 戒律 ☛ 纪律 纪律军队的纪律:军纪 军规 军律 军约 戎律 兵纪 另见:制订 准则 条文 订出 军队 将士 执行 遵守 违反 ☚ 法纪 纲纪 ☛ 法度 法度度(度轨;度揆;玉度) 程(程度) 纪(纪律;法纪) 矩(蹈~)纲(纲纪;纲目;纲理;纲纽;纲维;纲宪;纲网;纪纲;维纲;大~小纪) 符 维 规(规矩;规矱;规绳;规彠) 范 宪(宪度;宪纲;轨宪) 矱(规矱) 卞 索检(检式;检则) 绳 程(程度)制(制则) 尺(尺度) 则(则度;法则) 彠(彠矩) 辟 法式 法轨 巨获 捡括 捡押 另见:制订 法律 准则 规律 制度 实施 执行 遵守 ☚ 法度 各种法度 ☛ 纪律jì lǜ纲纪,法律。《左传·桓公二年》:“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 纪律要求人们遵守社会秩序,并自觉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稳定社会的重要形式。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违犯纪律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不同的社会,纪律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纪律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代表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以自觉性为其基本条件。根据纪律的不同形式可分为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劳动纪律等。政治纪律指一个组织内部在政治思想上一体遵行的行为规范;财经纪律指对财权、税收、贸易等活动所规定的行为规则;劳动纪律是社会共同劳动中劳动者遵循的规章和制度等。纪律同自由有着密切的联系。参见〔劳动纪律〕。 纪律指在一个社会或一个集体组织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已经确定的行为准则。纪律是调整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社会等关系的重要方式,其内容包括遵守集体生活中的秩序、执行集体命令和决议、服从集体指挥、履行个人职责等。纪律反映和维护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执行和维护纪律的途径有使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依靠社会组织,强制遵守纪律,或利用社会舆论、依靠个人思想觉悟,进行说服教育等。纪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就有了共同生产和生活的纪律。阶级社会中,任何阶级都有自己的纪律,因而不同的阶级的纪律有不同的内涵,各个阶级都用本阶级的纪律约束自己的成员,统治阶级从维护其总体利益出发,要求全社会成员遵守纪律维护秩序,这种统治阶级的纪律要求往往是强制性的。列宁把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的纪律叫作“棍棒纪律”,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纪律为“饥饿纪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赋予纪律以道德的意义,把体现无产阶级自觉意志和同志式关系的纪律,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热爱集体的共同要求,同对事业的责任心联系起来,同团结一致、壮大力量以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行动要求联系起来。无产阶级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是富有坚强的纪律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部道德就在于这种团结一致的纪律。社会主义制度下,纪律体现着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实现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的重要保证。 纪律 纪律jilu社会、集体和组织对人们日常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手段。它的作用是调整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保证集体内部步调一致,督促人们履行已经确定的各种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美学的规范和准则。它反映一定社会或集团的利益,并积极维护这种利益。纪律往往以团结、风尚、传统、规范、社会习惯和规章制度等形式对人们发生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是自觉纪律,虽然也有强制性的约束特点,但主要在于它是建立在集体及其成员对革命纪律的深刻理解和衷心拥护之上的。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坚强的革命意志做基础的“良心纪律”。只有这种纪律,才能真正体现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社会的需要可以转化为集体及其成员的自觉要求、认识和行为。只有自觉纪律,才能体现出信念和外表的统一,服从与自觉执行的结合。古代斯巴达和近代的法西斯纪律,只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控制手段,是畏惧高压而产生的服从。资本主义的纪律,是饥饿纪律。虽然它们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不存在自觉性,是我们坚决摒弃的。 ☚ 文明 自尊心 ☛ 纪律 纪律jilu重要道德范畴之一。指在一个社会或一个集体组织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业已规定的行为规范。它是调整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社会关系之间的重要方式。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命令和决议、遵守制度、保守秘密等,以实现维护和巩固组织、确立工作秩序等既定目标。纪律有鲜明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对于违反者需要依据情况给以制裁。纪律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的纪律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客观规律的要求,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搞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革命纪律性,培养受教育者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 友谊 羞耻心 ☛ 纪律 纪律Jilu在一个社会或一个集体组织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业已规定的行为规范。它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等关系的重要方式。纪律的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命令和决议,遵守制度,保守秘密等。执行纪律的目的在于,巩固组织,确立工作秩序,实现既定目标。纪律带有强制性和重要的约束力。纪律还往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剥削阶级的纪律是镇压性的,非道德的。无产阶级的纪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客观规律的要求。它第一次用同志式关系的自觉纪律代替了棍棒纪律与饥饿纪律。它是无产阶级政党贯彻其路线、方针、政策,健全党的组织、维护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 ☚ 友谊 道德行为 ☛ 纪律见“政治学”中的“纪律”。 纪律社会的各种组织规定其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原始社会也有纪律。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是执行路线和政策的保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纪律是对自由而言的。 纪律见“政治学”中的“纪律”。 纪律为维护集体利益、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或战斗力的提高,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 纪律一定社会一定组织中形成的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系社会、机关团体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其他方面秩序的基本准则之一。包括劳动纪律、工作纪律、教学纪律、团体组织纪律、社会纪律等。其特点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凡所属成员都有严格遵守的义务。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形态中,各种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纪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纪律为维护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都极为重视纪律,并认为,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社会的任何成员违背和破坏纪律,违者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社会组织的纪律制裁。公务员的纪律是国家行政机关规定的、公务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纪律指一定社会一定组织中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系社会秩序、机关团体成员共同生活的基本准则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共同生产和生活就形成了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纪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纪律,用以组织本阶级的统一行动,特别是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把它确定的纪律作为全社会的纪律,强制被统治者和其他社会阶层的群众遵守和服从。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纪律是有阶级性的。它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规章制度所确定的劳动纪律、工作纪律、教学纪律等,对这些单位全体成员都有约束力,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违犯者则要受到纪律处分。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如工会、妇联等组织章程,规定其成员必须遵守执行的组织纪律,对它们的成员有约束力,要求必须照章履行,对违犯者也要给以纪律处分。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社会共同生活准则,如社会公德,是社会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社会纪律,违犯者轻则受社会舆论的谴责,严重而又触犯社团章程或法律者,则要受到社团组织纪律制裁或法律制裁。纪律的特点是:一定范围的集体维持其共同工作、劳动、生活等的守则,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凡属成员都有严格遵守的义务,不允许任意违背和破坏。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极为重视纪律,常把自己确定的纪律称为铁的纪律,决不允许任何成员任意违背和破坏。自觉地遵守纪律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德。纪律是对自由而言的,只有自觉遵守纪律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广泛的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纪律discipline 纪律discipline 纪律discipline 纪律〈名〉约束;限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