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约特干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约特干遗址位于和田市巴格其乡艾格拉曼村。东经79°48′,北纬37°06′,东距和田市约11公里。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占地约10平方公里,其东为阿拉勒巴格村和亚兰干村,南为卡西亚村,西为塔格买来村,北为海力其亚村。纳入保护范围的是一片约0.3平方公里的形状不规则的沼泽洼地,目前是稻田。该遗址的地面无任何古建筑痕迹,厚达3米的全部文化层被掩埋在距地面3~6米的洪积层下。在喀拉喀什河支流的沟谷、断崖、稻田水渠边,发现塌下和冲出的陶片、兽骨等物。出土文物主要有金器、陶器、古钱币、玉器、玻璃器、珠子、骨头等物。1959年曾在一片断崖下的土块中出土一件小金鸭,工艺精致,其造型与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画和安西榆林石窟盛唐弥勒经变壁画中的鸭子极为相似,与佛教艺术是有关系的。因该遗址的地下埋葬着古文物,还有金器。历代的挖宝人、探险者均光顾此地,挖金寻宝不止,使大量的文物毁弃、流失,并将遗址原貌破坏。19世纪,法国人格伦纳、瑞典人斯文·赫定搜集了一批文物,主要有陶器、古文书、白玉、古钱币、金器等;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来此考察,搜集了大量的文物,主要有古钱币、陶器、金质工艺品等,英国人斯坦因根据约特干的地理方位,在著作中称其为于阗国国都。据出土文物考证,认为约特干是汉至宋代的遗址。 约特干遗址 约特干遗址位于新疆和田市西10公里处的约特干村。范围以该村为中心,包括村北的海勒其村和村南的卡尔谢村,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部文化层被掩盖在很厚的洪积层下,距地面约3—6米。表面全是耕地,不见任何形迹,仅在喀拉喀什河支流谷断崖和沟谷内稻田水渠边,看到很多坍下和冲积的红色、灰色陶片。还发现小金鸭子和“乾元重宝”钱币。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画中的许多鸭子与此出土的金鸭形态相似。安西榆林窟第25窟中盛唐弥勒变壁画中的水鸭,亦与此相同,可见该遗址的金鸭与佛教艺术有关。此外还发现一些人面形陶片和陶器残口、残柄等。 ☚ 马坚勒克遗址 阿克塔拉遗址 ☛ 约特干遗址 约特干遗址位于新疆和田市西10公里处的约特干村。范围以该村为中心,包括村北的海勒其村和村南的卡尔谢村,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部文化层被掩盖在很厚的洪积层下,距地面约3—6米。表面全是耕地,不见任何形迹,仅在喀拉喀什河支流谷断崖和沟谷内稻田水渠边,看到很多坍下和冲积的红色、灰色陶片。还发现小金鸭子和“乾元重宝”钱币。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画中的许多鸭子与此出土的金鸭形态相似。安西榆林窟第25窟中盛唐弥勒变壁画中的水鸭,亦与此相同,可见该遗址的金鸭与佛教艺术有关。此外还发现一些人面形陶片和陶器残口、残柄等。 ☚ 马坚勒克遗址 阿克塔拉遗址 ☛ 约特干遗址 约特干遗址位于城西10公里的春花乡。和田,旧写作“和阗”。汉时和田附近地区为于阗国,西汉至唐皆称于阗,唐为安西都护府下毗沙都督府及于阗镇(军事据点)的治所。隋唐之时,民族关系和睦,于阗与中原往来密切。据考证,约特干属公元三至八世纪遗址,也有认为是古于阗国都。遗址处于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之间,文化层被掩埋在3—6米厚的洪积层下,发现过陶器、兽骨、玉料、金饰等。陶器质细,多为动物或人形,造型优美。据记载,约特干的佛像,及部分佛教建筑上,也都贴有金片。遗址尚待正式考古发掘研究。 ☚ 7. 和田市 玛利克瓦特古城 ☛ 约特干遗址位于今新疆和田县城西约10公里处。尚未经科学发掘。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部文化层被掩盖在3至6米深洪积层下。曾出土多件金页、金箔花形饰片、佛象、小金鸭、大量陶片和兽骨。陶片中多有各种纹饰和人形、兽形图案。还出土五铢钱、“乾元重宝”等钱币。据考属3至8世纪古于阗国遗址,一说为汉、唐时于阗国国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