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芪 红芪中药材名称。又名独根。因其皮色红润,故称红芪,属豆科,系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呈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长10~50厘米,直径0.6~2厘米。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剥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红芪为深根植物,性喜凉爽,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怕热怕涝。花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期7~9月。红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天水市红芪主要集中在甘谷县的新兴、谢家湾、八里湾、金山、大庄,秦州区的关子、秦岭、藉口,武山县的温泉等乡镇,全市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 中药材——红芪 ☚ 党参 黄芪 ☛ 红芪 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又名独根。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长,柔软,表皮红棕色,断面黄白色。茎直立。羽状复叶。蝶形花冠。荚果呈节状。根入药,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疮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脾虚泄泻等症。是甘肃的传统大宗药材。野生和栽培兼有。主产于岷县、武都、宕昌、舟曲、临潭、卓尼、文县、礼县、武山、西和及临夏等地。红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叶酸等多种成份。年种植面积约10万亩,全省常年收购量3千多吨,销往全国, 出口东南亚。 ☚ 党参 大黄 ☛ 红芪hónɡqí中药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将本药作为新药收载。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Hand. -Mazz. 的干燥根。甘, 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 利尿, 托毒排脓, 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煎服: 9 ~30 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