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区级民族自治地方。1957年11月18日成立。位于云南省南部。州政府驻个旧市,辖九个县和两个自治县,总面积32931平方公里。居民有哈尼、彝、汉、苗、壮、瑶、傣、回等族,总人口3740000人。州内主要为高原,哀牢山和礼社江、元江下游的红河斜贯西南境,南盘江绕流东北境。水力、森林及矿藏等资源丰富,锡矿尤富,个旧市向有“锡都”之称。农产品有稻谷、玉米、小麦、豆类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烤烟、茶叶、橡胶、紫胶、咖啡。水果有香蕉、菠萝、荔枝等,并产桂皮、鹿茸等药材。解放后,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现有开采、冶金、煤焦、水泥、化工、机械制造等。民族特需产品的生产如银铈、料珠、头巾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昆河、蒙宝两条铁路经过境内,公路总长5535公里。全州现有小学5256所,中学178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专科学校1所。卫生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7年11月18日建立。在云南省南部。自治州人民政府驻个旧市。汉分属益州、牂牁郡;三国蜀时属兴古郡,隶降都督府;晋属兴古郡,南朝属梁水郡,均隶宁州;唐初属剑南道戎州都督府,南诏时属通海都督地;宋大理国时属秀山郡,元分属临安、广西路,明、清分属临安、广西府(清改广西直隶州)。1954年1月1日在红河南岸诸县地建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1957年与蒙自专区合并,建立自治州。辖九个县和两个自治县。居民有哈尼、彝、汉、苗、壮、瑶、傣、回等族。州内主要为高原,哀牢山和礼社江、元江下游的红河斜贯西南境,南盘江绕流东北境。水力、森林及矿藏等资源丰富,锡矿尤富,个旧市向有“锡都”之称。农产有稻、玉米、薯类、甘蔗、花生、烟草、棉花等, 并产香蕉、杧果、菠萝、荔枝、咖啡等热带果品及桂皮、鹿茸等药材。解放前除红河北岸个旧等地有少数现代化工业外, 大部分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尤以红河南岸为甚。解放后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已普及公路,并新建和扩建了冶金、机械、化学、制糖、水泥、纺织、电力、卷烟、食品加工等工矿企业。昆河铁路经过州境, 州内有蒙宝、鸡个、草官等铁路。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1957年11月18日成立,州首府驻个旧市。辖2个市、5个自治县、8个县。总面积2.29万km2。居民有哈尼、彝、苗、壮、傣、瑶、回、拉祜、布依、汉等10个民族,总人口394.15万人(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8.58万人,占总人口的55.46%。州内主要为高原,农业产品主要有稻谷、玉米、薯类、甘蔗、花生、烟草、棉花等7大类。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143.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98.92亿元,粮食总产量1260402t,地方财政收入108206万元。全州共有中小学5171所,在校学生45.7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8%,巩固率达到96.4%。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滇南,南部与越南毗邻,总面积32931平方公里。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元江为界,元江以东属于滇东高原区,元江以西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全州最高处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米;最低处在河口县南溪河口,海拔76.4米。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湖泊有异龙湖、赤瑞湖、大屯海和长桥海。 ☚ 楚雄彝族自治州 昭通地区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云南省南部,昆河、蒙宝两铁路经过境内。辖个旧、开远两市及红河等11县。首府个旧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