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紫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紫鹃

紫鹃

对《红楼梦》中任何一个人用“崇高”两字,似乎都不妥,但对紫鹃可以用。
她不是鸳鸯、平儿等那样有头脸的大丫头,她也并不经常出现在喜寿庆贺的声面中,但是潇湘馆却缺不了她,她精心照料着黛玉,前人歌颂她: “几年形影伴潇湘,药灶茶铛细较量 ”(《红楼梦卷》491页)此外。收拾屋子,下一扇纱屉子,防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上香,把炉罩上等等。她仔细认真地做着一切事情,她是黛玉身边的一股暖流,她给黛玉以温情,以慰安,甚至某些地方代替了黛玉父母姊妹所有人的责任。人们对她愈是深入地了解,愈想把世间的一切好字眼儿奉献给她:聪慧、热情、真诚、机智,勇敢、善良,无私、高洁、娴雅,似乎还可以排下去。她的传记愈读到后来,愈见精彩,好象游山一样,进入深处,方得其妙。黛玉死后,照理说,她至少是可以外头去配个“正头夫妻”过个小日子的,但是她心冷了。王国维认为紫鹃是真正的解脱者,他说: “而解脱之中,又自有二种之别: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一存于觉自己之苦痛。然前者之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其高百倍于后者,而其难亦百倍”。(《红楼梦评论》)。也就在这社会人生的大悲剧中,紫鹃,这个富有正义感的姑娘,选择了出家的道路,在青灯、古佛中走完了她的一生。她的存在,使黛玉的悲剧色彩更加深重,更具有感人的力量!
曹雪芹之写紫鹃,往往着重在写她的心灵,很少写她的容貌。只有一次她出现在宝玉的眼中: “她穿着弹墨绫薄绵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她的穿着如此淡雅素净,正好与她那纯洁善良的心灵相配,她住在诗情画意的潇湘馆,陪伴着以落花自喻的林黛玉,胡然不应俗艳,如果她也桃红葱绿地打扮起来,就和那苍苔布满、翠竹夹路、案上笔砚、架上涛书,产生了不谐调的矛盾,只有如水墨画般的色调,才能显示出含蓄疏淡的美。当然,最美的还是她的心灵。
第三回黛玉进府,“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将自己身边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到第八回鹦哥不见了,只有紫鹃,因此有入考证:可能鹦哥就是紫鹃,是黛玉给她改了名字。在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时,鹦哥又出现过一次,此后前八十回就再没有出场了,这可能是传抄的错误,也可能是作者的疏忽。
第八回,紫鹃遣雪雁给黛玉送来了手炉,手炉虽小,在冰天雪地里,是一点暖融融的心意。这一细节为紫鹃的性格基调定了音。也许紫鹃不是跟着黛玉,而是跟着其他人,就不会显示着如此善良,诚挚的个性,而高明的作者把紫鹃放在黛玉的身边,这样就使心地纯正、殚心竭力以为他人的紫鹃,遇到了一个完全可以发挥作用的环境。
我们时时看见她耐心细致地,不断变换着方法和口吻来劝她们姑娘。她有时会埋怨、会催促、会批评,但这一切都会令黛玉感到温暖,黛玉也会反过来抱怨她,那是娇弱女子对抚爱的一种撒娇,象女儿对母亲,象妹妹对姐姐,虽然她们年龄差不多,但紫鹃担负着照顾她的责任,在某种领域,显得比黛玉成熟!在某些情况下,她又是黛玉的知心伴侣。
二十九回为了张道士提亲,宝玉、黛玉吵了一次架,紫鹃是深知其原因的,她不忍心责备黛玉,又禁不住同情宝玉。事后,黛玉稍为冷静些之后,她竟批评起她们姑娘来: “论前儿的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的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她替宝玉说话了,宝玉只有三分不是,而黛玉却有七分: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看!这确是真正心疼她们姑娘才会讲出来的话,除了紫鹃,谁还会讲!正好宝玉来赔礼道歉来了,爱面子负气的黛玉不许开门,而紫鹃却一径去开了门,然后就走了开去,这冰雪聪明的女孩子,多么善于贴近别人的心!宝玉挨了打,黛玉一直立在花荫里,朝怡红院望着,深情的紫鹃走来说: “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她怕黛玉站累了,她又怕毛病加重了。什么时候不见了黛玉,她就到处去找,七十六回她一个园子都找到了,甚至找到薛姨妈那里去。宝钗送来了土仪,她明明知道黛玉心中所想,只是不敢说破,她是那样婉转地,提出各种理由来劝解黛玉。她可怜黛玉父母双亡,谁是知疼着热的人!她担心姑娘没有家资巨万,权倾内外的娘家做靠山,将来要被人家欺侮,她担心宝玉对别的姑娘加以青目,而冷落了她们姑娘,她亲眼看见宝、黛爱情的发展和成熟,但老太太、太太那里又听不到半点消息,她把这些事深深埋在心底琢磨着,终于那么巧妙地试出了宝玉的真情。她编出了一套黛玉必回苏州的理由,而且黛玉已做好了准备,要结束这段少年时代的生活,仿佛宝、黛之间的爱情,就象桌面上那点水,一下子都擦干了,不留任何痕迹。真是无情无义,冷面冷心,决然而去,永无会期!这一下子吓坏了宝玉,满脸紫胀,口角流津。紫鹃挨了骂、受了气,她却一点也不后悔,反而真正地高兴起来,因为她探测到了宝玉内心的秘密!紫鹃多么聪慧!多么勇敢!多么深情!又多么地有胆有识!但是真正能决定宝、黛婚姻的贾母却说: “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她根本不想正视这一现实的态度已十分明显,紫鹃的苦心,根本无济于事,这又是多么地可悲!
夜静更深,回到潇湘馆的紫鹃开始劝黛玉,她说: “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的知道了。”思想感情的基础弥足珍贵!她劝黛玉拿主意,采取主动,“作定了大事要紧”,消极等待的态度多让紫鹃着急啊!她又担心薄幸子弟抛弃了她们姑娘,最后她说: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她是多么不满意林姑娘的无所作为啊!
五十七回薛姨妈来到潇湘馆,谈到婚姻问题,她毫无诚意地引逗黛玉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紫鹃忙跑出来笑道: “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紫鹃积极主动地抓住这一时机,薛姨妈却找着了一句最能把紫鹃的热情建议压下去的话: “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子去了?”谁还敢再来催?于是嘎然而止,没有留下任何拖泥带水的后患,实在是滑头已极!厉害得很!
紫鹃终于眼睁睁地看着林姑娘的病愈来愈重了,她眼睁睁地看着黛玉焚稿、烧毁诗帕!奄奄一息的黛玉又嗽又吐,紫鹃连忙来回贾母时,却找不着人。合府都知道宝玉成亲,就是瞒着她们几个,这样公开的排斥和敌视,使紫鹃感到了无比的愤懑;从前和宝玉说句玩话,他就生了一场病,今日竟如此负心!使紫鹃心里充满了痛恨;现在黛玉都快死了,连一个问的都没有,落到如此境地又是多么的凄惨;她多么希望一把就把她们姑娘从死神那里拉回来,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她一个人奔出奔进,眼泪汪汪,这又令人感到何等地悲伤!所以当李纨来到潇湘馆时,只见“紫鹃欲说话时,惟有喉中哽咽的分儿,却一字说不出,那眼泪一似断线珍珠一般,只将一只手回过去指着黛玉。”另一段是“只见紫鹃在外间空床上躺着,颜色青黄,闭了眼,只管流泪,那鼻涕眼泪把一个砌花锦边的褥子已湿了碗大的一片。“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飞到那茂密的树林中去了,只有她一个人立在干枯的树叉上。以一个无权无势,无拳无勇,地位卑下,人微言轻的女孩子,竟站在封建宗法势力的对立面!巨大的悲痛让她忘记了荣辱安危,忘记了自卫的要求。她竟敢于拒令,她断然拒绝在调包计中扮演那一不可缺少的脚色——去搀扶新人宝钗,她绝不能丢下垂死的黛玉,于是作者又写了这一性格在考验关头的合理发展,紫鹃的反抗性在突然之间爆出了最亮的光芒:“威武不能屈”!这一凛然大节在这女孩子身上得到显现!待到一百一十三回紫鹃的形象是“独自挑灯,又不是做什么,呆呆的坐着”一灯独对,满怀凄凉,现在的紫鹃更深刻了,她领悟了整个的人生!甄宝玉来了后,续作者写紫鹃发了痴意: “可惜林姑娘死了!若不死时,就将那甄宝玉配了她,只怕也是愿意的。”林姑娘是绝对不会愿意的,这实实地是唐突了林姑娘,也歪曲了紫鹃的形象!
《红楼梦》一书,多次写了紫鹃的心灵;写她那精神的美,高尚感情的美,使这个小姑娘的形象焕发出光彩来,比外在的美更可贵、更高级、更有价值,可以说作者对紫鹃这一形象所寄托的审美理想是非常高的。紫鹃把所有的聪明、才智、勇敢都用以保护别人,唯独不想她自己,我们只就他人第一,襟怀坦荡这一角度来讲,她应该是大观园中的雷锋!

☚ 金鸳鸯   贾母 ☛

紫鹃

红楼梦鉴赏《 人物形象鉴赏 晴雯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紫鹃》

紫鹃原是贾母身边一个二等丫头,原名鹦哥。贾母因见黛玉带来的两个人,一个奶娘“极老”,一个丫头“甚小”,“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故而将紫鹃与了黛玉。

鹦哥因何改名紫鹃,小说中未有交代,但在第八回从雪雁嘴中就已称呼“紫鹃姐姐”。根据甲戌本第三回脂批,鹦哥之类名号“是贾母之文章”,这从贾母的其他丫头,如袭人本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现在身边的丫头名鸳鸯等,也可以看出。鹦哥与了黛玉之后即改名紫鹃,这应是黛玉之文章。传统文学中关于杜鹃啼血的悲剧色彩,使我们对紫鹃和起紫鹃名的黛玉产生了类似的联想。

说到紫鹃和黛玉的关系,也许可以用“亦婢亦友”四个字来概括。“亦婢”,这是身份地位所规定了的,不可能更改逾越;亦友,这是两人的实际情形所表现出来的,她对黛玉的真挚感情已超出了奴婢对主子的赤胆忠心,连挑剔的黛玉也说:“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我的亲妹妹。”

紫鹃作为黛玉的知心朋友,不仅全身心地关注着黛玉的身体,而且更透彻地了解她的心思;因为透彻地了解她,所以她对黛玉的举动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即便是有所指责,也在情理之中,让黛玉心悦诚服,无话可说。小说第三十回,写宝、黛两人口角之后,黛玉颇“自后悔,但又无就他之理,因此日夜闷闷,如有所失”。此时紫鹃揣度出黛玉的心思,乃劝道:“若论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那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的。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黛玉还不服气,啐问“我怎么浮躁了”?紫鹃进而指明说:“好好的,为什么又剪了那穗子?岂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黛玉才要答话,只听院外叫门。紫鹃听了一听,笑道:“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黛玉听了道:“不许开门!”紫鹃道:“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这里,紫鹃连数黛玉的“不是”,非知心朋友,如何能到这个程度。

紫鹃对黛玉最为关切的,莫过于她的终身大事。小说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就是集中描写这种关切的文字。事情是由紫鹃的试探性顽话引起的: 紫鹃先是告诫宝玉:“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她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说着便起身进别房去了。这一席话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使宝玉又犯了呆病。继而紫鹃又找到发呆病的宝玉,骗宝玉说明年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去。宝玉起先不信,紫鹃冷笑着说了一大堆黛玉必回的理由,“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 将从前小时顽的东西,有她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她。她也将你送她的打叠了在那里呢。”这一番话更使宝玉“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于是宝玉顿时发起了狂病,惊动了贾母和贾府上上下下。最终,解铃还须系铃人,宝玉见了紫鹃才慢慢病情好转。这就是紫鹃试玉的全部过程。

应该说,紫鹃在这里主动采取了行动,为黛玉的婚姻大事可谓煞费苦心: 首先,她试探了宝玉的心思,不但充分了解了宝玉的真情,而且把这样的一种真情昭示于贾府上下,使所有关心宝玉或者黛玉未来生活的人,都知道了这层关系,并不能不考虑到这层关系。其次,她以一个旁观者清的立场,提醒黛玉早作打算,让她珍惜和宝玉的这份情感,趁老太太还健在时,尽早“拿主意要紧”。再次,当薛姨妈前来探视黛玉,并以宝玉和黛玉婚姻关系的美好和合理来安慰黛玉时,紫鹃不失时机地说:“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这无疑等于将了薛姨妈一军。因为以紫鹃之聪慧,必然知道薛宝钗是黛玉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她之所以紧追着薛姨妈的话题不放,一方面,是确想找一个合适的人来为黛玉说媒,同时也是想以此堵住薛姨妈与贾府联姻的念头,最起码可以显示薛姨妈的自相矛盾和虚伪。紫鹃以一个丫环之身份,能为黛玉的婚姻大事如此操心,可见其聪慧和细心。“慧紫鹃”之“慧”于此写尽矣。

当然,紫鹃并非薛姨妈的对手,她的人微言轻也不可能对贾府当权者产生影响;薛姨妈一句打哈哈:“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使紫鹃顿时“红了脸”,“臊了一鼻子灰去了”。而此一事件的最大影响,只是让贾母等日后商议宝玉婚事时多少有点顾忌而已。

当宝黛爱情最终被“金玉良缘”扼杀时,是紫鹃陪伴黛玉走过了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刻: 在黛玉因为绝望而焚烧诗稿时,是紫鹃在一边陪伴劝慰她;在黛玉生命垂危时,又是紫鹃一个人焦急地奔进奔出;以致当林之孝家的奉二奶奶和老太太之命,要征用紫鹃去那边使唤时,她竟敢说“不”字:“林奶奶,你先请罢。等着人死了我们自然是出去的。”这种冒死抗命,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精神气质,不由得不令人敬佩。

紫鹃亲眼目睹了宝黛的爱情悲剧,体味和品尝了感情的痛苦滋味和人生的喜怒哀乐。她既是宝黛爱情最切近的见证人,又是他们的爱被无情毁灭的目击者。她承受了黛玉的痛苦,也承受了宝玉的痛苦,当这些痛苦叠加到她身上时,使她对生活产生了一种悲剧性的绝望,想到人“竟不如草木石头,无知无觉,倒也心中干净”!因此,“把一片酸热之心一时冰冷了”,最后选择了陪伴惜春出家为尼的道路,并且“终身伏侍,毫不改初”。

紫鹃zǐ juān

人名。贾府的家生女儿,本是贾母身边的二等丫头,原名鹦哥,贾母见黛玉的丫头年幼,便将他送给黛玉,更名紫鹃:那贾母王夫人进来,见宝玉也无言,林黛玉也无话,问起来又没为什么事,便将这祸移到袭人、~两个人身上。(二九·631)

紫鹃zǐ juān

旧时卖花行谓紫荆花。《切口·卖花》:“紫鹃: 紫荆花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