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紫骝马歌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紫骝马歌辞 紫骝马歌辞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见《乐府诗集》卷二五。《紫骝马歌》本乐府古题名,是北朝流行的一种民歌,《乐府诗集》收有六首歌辞。《古今乐录》说:“‘十五从军征’(即第三首)以下是古诗。”其第一、二首为:“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娶寡妇,壮女笑煞人。”“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第一首主要反映北朝轻视妇女,尤其轻视寡妇的社会风气。东魏时曾以寡妇配俘虏,可见其时歧视妇女风气之严重。“壮女笑煞人”是说年轻力壮的女子讥笑未婚的男子娶了寡妇。第二首用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来暗示远离家乡去从军的男儿,犹如飘零的树叶,难以回归旧枝。以上二首较质朴,反映出北方民歌的特点。 ☚ 关山月 紫骝马歌 ☛ 《紫骝马歌辞》紫骝马歌辞
(其二)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南朝民歌多抒写男女之情,北朝民歌更注重表现社会生活。除少量情歌外,游牧生活、北国风光、战争灾难、民生疾苦、尚武精神,都是歌手们吟咏的对象。 西晋末年到北周,两百多年间,北方民族的奴隶主或封建贵族,为争夺统治权,连年混战,使人民陷入深重苦难。各族百姓纷纷破产,被迫离开本土,集结流亡。这首民歌反映了流民群的流亡生涯和怀土思乡情感。 开头两句描写树叶被风吹落的情状,以此比喻流民离乡背井,四处飘荡。这个比喻十分熨贴。风吹平地之树,叶子散落不远,若以此比喻流亡,则一般化。而高高山上之树,叶子被风吹落,从山上飘到山下,吹到远远的地方,这就跟流民转徙道路,飘泊远方,极为相似。故点出“高高山上树”,十分必要。这里,运用了民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以物喻人,真切、生动。 “一去数千里”以夸张手法,写出流民远离家园的情形,末句直陈其回归的急切心情与强烈愿望。隐约透露渴望祖国统一富强,以便他们重建和平生活的要求。但这种要求何时能实现呢?那是十分渺茫的事!……因此,此歌流露出一种绝望的悲哀与愤激,不同于一般的游子思乡之作。 此歌在刚健、雄浑、质朴、爽朗的风格中,揉进了深沉的忧愤,显得沉郁悲凉。它同南朝民歌的清丽、委婉、含蓄、隽永迥然不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