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紫云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紫云英milk vetch

春季绿肥和牧草主要蜜源植物。学名Astragalus sinicus L.。别名红花草、草子、翘摇。豆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匍匐,长50~100厘米,通常有效分枝1~3个。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3片,全缘。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有小花8~9朵。花冠粉红色或蓝紫色,偶见白色。荚果细长。
紫云英原产中国,明、清时代长江中下游一带已广为种植。现分布于亚洲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大致分布在北纬24°~35°、东经103°~122°的广大区域内,以长江中下游流域种植面积最大。70年代后期全国种植面积曾达933万公顷,占绿肥作物总面积的77%左右。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保肥爽水的砂质土壤,适宜在pH5.5~7.5的土壤种植;不耐碱,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上时不宜栽培,忌渍怕旱。大都播种在晚稻田里,晚稻收割后紫云英在冬闲的稻田里越冬,春季生长迅速,盛花时可作绿肥,为早稻田的前期作物。
花期可达1个月,泌蜜期20天左右。广东肇庆和广西玉林花期为1月下旬至2月中旬。广东花县一带2月上旬至3月中旬。浙江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江西4月上旬至4月下旬。湖南4月上旬至4月下旬。湖北江陵4月上旬至5月初。安徽休宁、歙县一带3月下旬至4月下旬。河南信阳4月中下旬。不同品种的紫云英,花期不一。如湖南早熟种3月底盛花,中熟种4月上旬盛花,晚熟种4月中旬盛花。上海早
熟种4月中旬盛花,晚熟种4月下旬盛花。不同品种开花期长短也不一样,早熟种花期为33天,中熟种为27天,晚熟种为24天。
单株开花自下向上,主茎先于分枝,其开花数占全株开花数1/3左右。单一花序开花次序自外向内,每一花序单花全部开放,约经4~6天。紫云英初花期为粉红色,不泌蜜或泌蜜较少。当颜色变红时,便进入盛花期,泌蜜达到高峰,颜色变为暗红色时表明泌蜜期行将结束。一天中开花泌蜜时间前期为12~15时,以后随气温的升高,开花泌蜜时间逐渐提早。晴天在上午8~10时出现第一次开花泌蜜高峰,10~11时开始减少,12时至16时达到高峰,17时后开花数量减少,泌蜜不多。紫云英开花时要求昼夜平均温度为14~18℃,相对湿度为75~85%,泌蜜时最适宜温度为25℃,晴天光照充足,则泌蜜旺盛。从播种到开花期间若过分干旱,出苗不齐;开花泌蜜期在中国江南地区遇寒潮袭击,出现低温阴雨天,以及种植在山区冷水田里,都会减少泌蜜或不泌蜜。
在中国南部,紫云英种植面积中留种地占10%左右方可用作蜜源,能生产大宗商品蜜。强群日进蜜量可高达12千克。通常每群蜂可采蜜20~30千克,强群可达50千克以上。蜜呈白色或浅琥珀色,结晶乳白而细腻,味甜而不腻,清淡,芳香,属上等蜜,为中国主要出口蜜种。
紫云英蜂蜜的成分如下:水分22.08%,果糖39.79%,葡萄糖35.19%,蔗糖0.76%,麦芽糖0.51%;淀粉酶值13.36,总酸度1.835,pH3.83,羟甲基糠醛0.16(毫克/100克);维生素(毫克/100克):维生素B1 0.039,维生素B2 0.003,维生素C1.5;蛋白质0.50%,氨基酸(毫克/100克):天冬氨酸21.5,苏氨酸5,丝氨酸5,谷氨酸15,甘氨酸5,丙氨酸6.5,胱氨酸0.5,缬氨酸9.5,蛋氨酸3.5,异亮氨酸9,亮氨酸10,酪氨酸1,苯丙氨酸6,赖氨酸8,组氨酸15,精氨酸2,脯氨酸21.5;蜂蜜中含该花种花粉数量为91 507个/克,该花粉占总花粉粒数的87.1%。
紫云英花粉橘红色,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3裂片形。大小为19.4(17.2~21.5)×16.6(15.1~18.2)微米。具3孔沟,沟细长,内孔不显著,与沟相交处沟缢缩。外层稍厚于内层,外壁表面具清楚的细网状雕纹,网孔圆形至椭圆形,大小为0.4~0.6微米,网脊宽约0.2微米,由细颗粒组成(见图)。紫云英花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约占10%。花粉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约1525.25毫克/100克)。从紫云英花粉中测出6种常量元素和23种微量元素。其中锰、铬、镍、铜、硼等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是一种优质商品花粉。从紫云英花粉测出6种维生素,其含量(毫克/100克)如下:维生素K30.6,尼克酸4.7,维生素A原0.39,维生素E 25,维生素B1 14.8,维生索D2 1.54。紫云英花粉还原糖量为20.03%,含果糖8.03%,蔗糖1.06%。

(a)

(b)

紫云英花粉粒
(a)赤道面观(×3500);(b)极面观(×4500)


紫云英花粉氨基酸含量(毫克/100克):天冬氨酸2.942,苏氨酸1.146,丝氨酸1.196,谷氨酸2.904,脯氨酸4.929, 甘氨酸1.254,丙氨酸1.444,半胱氨酸0.195,缬氨酸1.524,甲硫氨酸0.648,异亮氨酸1.338,亮氨酸2.171,酪氨酸0.956,苯丙氨酸1.294,组氨酸0.620,赖氨酸1.379,精氨酸1.398,总计为27.338。
紫云英花粉微量元素含量(毫克/100克):铁180,铝150,钙370,镁370,钡1. 1,铍<0. 004,锰7. 3,锆0. 37, 钛1. 10, 铅0.110, 锡0.037,镓<0.037,铬1.100, 镍1.300, 钼0.055, 钒,0.037,铜1. 30, 镱<0.037, 钇<0.037,锌3.70,钴<0.037,锶<0. 37,铋-,银<0.0037,硼3.70,钠≥40,钾>370,磷370,硅>370,硒0.0013。
紫云英自然授粉率一般只有4~7%,经过蜜蜂授粉能提高到80%以上,豆荚早熟5~7天。紫云英留种田放蜂可增加种子收获量56%左右。

紫云英milk vetch

学名:Astragalus sinicusL.。又名红花草、花草、荷花草、莲花草、翘摇。属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之一。


紫云英


紫云英原产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尔雅》中记载的“柱夫”、“摇车”以及《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的翘尧均为今日的紫云英。唐宋以后始在太湖水稻地区作为绿肥栽培,明清时代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各省。70年代,紫云英已北移至黄河边。西至关中渭河流域。种植总面积达933万公顷。20世纪50年代,日本、美国和南朝鲜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开始种植。
成分
紫云英植株中氮(N)、磷(P)、钾(K)的含量因生育期、组织器官、土壤及施肥的不同而异。一般花蕾期和初花期养分含量高于盛花期和结荚期(见表)。随着生育期的变化,鲜草产量增加,氮、磷、钾养分总量亦相应增加。紫云英各组织器官的养分平均含量(以干物质计)约为N 2.18%~5.50%,P2O5 0.56%~1.42%,K2O 2.83%~4.30%,CaO 0.60%~1.86%,MgO 0.40%~0.93%。其中以叶和花中的氮、磷含量较高,茎秆中钾的含量较高。紫云英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营养,且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较低,是一种优良牧草。

紫云英不同生育期养分含量(%)


生育期鲜 草干 草鲜草产量
(kg/hm2)
NP2O5K2ONP2O5K2O
花蕾期
初花期
盛花期
结荚期
0.41
0.41
0.31
0.30
0.16
0.12
0.16
0.14
0.37
0.36
0.30
0.32
3.70
3.69
2.81
2.71
1.35
1.11
1.44
1.28
3.35
3.24
2.71
2.88
16 140
18 810
32 115
265 80

栽培技术
紫云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和高于30℃时发芽困难,生长缓慢,气温>26℃,结荚差,千粒重低;土壤含水量为24%~28%,植株生长良好。土壤含水量低于10%,大气相对湿度<70%时,生长凋萎;苗期渍水易烂根;光照少于3000勒克斯,幼苗生长瘦弱。紫云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耐盐性差,以轻松肥沃和通透性好的土壤生长最好。其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7.5。
紫云英的栽培要点是:❶种子处理。播前须晒种、擦种和用比重1.09的盐水选种,或用钼酸铵、硼酸、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或拌种,以提高发芽率;
❷接种根瘤菌。有菌剂法和苗圃法两种。前者是用根瘤菌剂拌种,后者采用事先已培育好的紫云英壮根瘤捣烂拌种;
❸适时播种。适播期从北到南逐渐推迟,为8月中旬到10月上旬。具体时间视当地气温、土质、茬口等而定。如中国江苏南部与单季稻或双季稻套种的多在9月下旬播种,与中稻或棉田套种的在9月上旬播种。播种量北方为60~75千克/公顷,南方30~45千克/公顷。留种田为15~30千克/公顷。稻田套种常用撒播。棉田等旱作间套种可条播或穴播;
❹田间管理。性喜湿怕渍,须及时开好排水沟。合理施肥是提高鲜草和种子产量的重要措施;
❺收种。紫云英种子细小,果荚易裂,通常全田有80%果荚变黑时即可收种;
❻防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斑点病、菌核病、白粉病、叶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潜叶蝇等。除用3000倍液或5000倍液乐果治虫外,可用1∶1硫磺石粉防病。
利用方式 紫云英可用作肥料、饲料及蜜源植物。紫云英作肥料的利用方式可直接耕翻或制作沤肥或畜、禽食用后利用畜禽粪肥田等。❶直接耕翻。紫云英直接耕翻作水稻基肥最为普遍,也可作棉田。新建茶园,幼龄果树苗的基肥。为了充分发挥绿肥肥效,必须掌握适宜的耕翻期,耕翻深度和施用量。紫云英盛花期鲜草产量、养分总含量最高,是耕翻利用最适时期。一般施用量为15~30吨/公顷。耕翻深度应以微生物在土壤中旺盛活动范围为准,以10~15厘米为宜。具体耕翻深度视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绿肥种类及植株老嫩程度而定。当组织幼嫩时,在土壤砂性强、土温较高的条件下,耕翻宜深些;组织粗老,纤维素含量高和土壤粘重、低温高湿条件下则耕翻宜浅些;紫云英水溶性物质和苯醇溶性物质较高,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低。C/N比小,施入土壤后易分解。据测定,紫云英埋后第一个月分解速度最快,22天中矿化量达总矿化量的80%左右。一个月内铵态氮累积量达最高,残留碳量较少。这表明,紫云英前期养分释放快,供肥强度大,后期肥劲不足。可在后期适量追施速效性肥料。
❷作沤肥。在南方水网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盛花期)刈割,将紫云英与河泥、猪粪、稻草制作沤肥。作中晚稻基肥或面肥。
❸作饲料。紫云英可青饲或青贮后和晒制成干粉后作畜禽饲料。据中国前华东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用紫云英喂猪,从猪粪中回收的氮、磷、钾分别为绿肥原有量的75.6%,86.2%和77.8%。在等量鲜草条件下,用紫云英制作成干粉喂猪(供3头猪喂2个星期)后所收回的粪肥肥田,水稻增产量虽稍低于直接翻压者,相差仅102千克/公顷,而前者可得肉产品达26千克。
此外,紫云英是中国南方地区主要蜜源植物,泌蜜量大,蜜质优良。在留种田花期放养蜜蜂,既可使其授粉及时,提高结实率和产种量,又可收获优质蜂蜜。

紫云英milk vetch

Astragalus sinicus L.,又称红花草、草子、翘摇、红花菜、荷花郎等。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绿肥与饲料作物。株高0.6~1 m。主根肥大,支根发达。茎直立或匍匐状,分枝多。单数羽状复叶。花淡红到紫红,簇生顶端成孢状。荚果细长,每荚种子4~5粒。种皮光滑。喜温暖、湿润气候,并能耐低温(-17~-19℃),在中国已北移至关中地区栽培。但耐旱、耐盐能力不及苕子。新区种植接种根瘤菌是成败关键。宜于稻田套种或单种、混播,根据各地气候条件,保证冬前有3~4个分枝的壮苗越冬,开春早发、生长快,每公顷可产鲜草22.5~37.5 t,高者75 t以上。鲜草含N 0.4%、P2O5 0.11 %、K2O0.35%,茎叶柔嫩,掩青时易耕翻、腐解。干草含粗蛋白22.0%,亦可饲用。

紫云英

1.枝茎梢部 2.花 3.荚果 4.根系

紫云英

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稻田种植的主要冬季绿肥品种,优质的绿肥饲草。又称红花草、江西苕、小苕。在川西平原种植历史悠久,其他市、地均有种植。有130多个品种,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主要品种有莲选2号、新会、川西、醴陵、余江大叶子等品种。全生育期190天~210天左右。四川一般10月上、中旬播种,翌年3月中旬收青,5月上旬左右收种。70年代中期,全省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现种植面积60余万亩,鲜草亩产1500千克~2500千克,种子亩产3千克~50千克。

紫云英

紫云英ziyunyingAstragalats sinica

豆科,黄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粗壮,茎直立或匍匐,分枝多。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3枚,全缘,倒卵形或椭圆形,顶部稍有缺刻,表面有光泽,背部具稀疏的毛。总状花序近似伞形,出于叶腋处。花冠紫色或黄白色。荚果微弯。种子肾形,黄绿色。喜温暖湿润气候。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水稻产区的主要绿肥植物及蜜源植物。全株及种子入药,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治肝炎、营养性浮肿、带状疱疹等症。

☚ 皂角   菜豆 ☛

紫云英zi yun ying

Chinese milk vetc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