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方法
即通过系统思维而实现整体综合的认识方法。19世纪以前,还原思维方法一直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一种先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再从部分的总和把握总体的单变量的、分解式的思维方法。19世纪的三大发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导致了还原论与反还原论的论战。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的哲学思想,彻底地批判了还原论,但系统思维方法作为科学方法,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三论”的确立才占据了主导地位。
系统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一)人类理论思维的对象,不仅仅是实体,而且包括实体和关系在内的系统。它强调以系统的整体为认识目标,将人类考察事物从以单一实体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为中心。(二)系统思维把不确定的现象和因素纳入系统中考察,进而找到由不确定转为确定的途径。模糊数学又进一步为系统方法提供了新的数学语言,人类将把确定思维与模糊思维科学地统一起来,认识更复杂的系统。而还原思维总是单纯地追求精确和确定,通过形式化的理想模式排斥不确定因素。(三)系统思维强调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反馈机制和系统与环境的调节功能认识事物,以非线性的动态关系代替还原思维的线性因果关系,以多值、多测度分析代替了单值、单测度分析。(四)系统思维的程序是:综合——分析——综合。注重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察,然后确定主导要素变量,进而建立总体模型,进行方案比较,最后实现整体的、综合的优化决策。还原思维是先分析,后综合,把重心放在局部分析上。(五)系统思维把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统一起来,即把目标优化和方案优化统一起来。而还原思维只注重实现目标的方法,不注重确定目标。因为在整体上确定目标有大量的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作为追求精确性的还原思维是难以解决的。(六)系统思维方法以功能模拟为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从系统输入——输出的已知的、精确的变量关系,认识未知的、模糊的系统结构,从而把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统一起来。
系统思维方法的建立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提供了工具。社会科学因为数学化的障碍而与自然科学分立,而系统方法通过确定系统元素及其联系建立系统整体模型,为社会科学引进数学方法提供了桥梁。贝塔朗菲指出,系统思维方法已经把高度科学性的秩序和理解力带进生物学、生理学和一些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去了。系统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更能适当地处理社会文化系统的复杂性质和动力性质的基础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