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
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约占糖尿病的4~5%,因诊断标准不同,有报告高达49.5%。常见于中年以上血糖未能很好控制或未经治疗病程较长的轻症糖尿病人。
糖尿病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与代谢障碍和微血管病变有关,和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的关系仍在探索中。神经系统损害较广泛,主要见于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周围神经以节段性脱髓鞘,严重者同时有轴索变化,部分神经滋养血管硬化,腰段后根节细胞和交感神经细胞也往往出现广泛变化,后根往往萎缩。脊髓病变以后索为主,髓鞘、轴索减少、胶质增生,前角细胞亦可萎缩。脑部缺乏特异性糖尿病改变,脑动脉常有硬化。
糖尿病性神经病主要出现于糖尿病症状之后,少数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发生于病程不长且治疗良好的糖尿病人,神经症状和血糖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常见的临床类型有:
(1) 周围神经症状: 最为常见,也较早发生,主要见于下肢,按病变部位不同,分为
❶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见于四肢远端,特别是下肢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但有些病人主观症状并不严重,体检时才发现“手套或袜子”型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偶有肌力减退及肌肉萎缩或皮肤干燥,发热、发紫等症状。
❷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主要为神经干滋养血管供血不足所致,起病较快,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疼痛,肌力减退、感觉障碍。近端以坐骨神经及股神经为多见,臂丛神经次之,远端以腓神经及正中神经较多见。受累神经干常有压痛,可因侧支循环的逐步建立,症状得以缓解。
(2) 植物神经症状: 也不少见有:
❶四肢发冷,以两足为重,由表皮血管痉挛引起。还可以发生姿位性低血压。由广泛性血管张力不全引起。
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❸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可有阳萎、早泄、性欲减退和排尿障碍等。
❹发汗障碍,常和周围神经损害同时发生,下半身少汗或无汗,而上半身则代偿性多汗。
(3) 脊髓症状: 可分二类:
❶感觉性共济失调,主要为后索变性,类似脊髓痨的症状,深感觉障碍突出,走路不稳,有踩于棉毯上的感觉,肌张力和腱反射降低,尿潴留,阳萎等。
❷糖尿病性肌萎缩,多见于老年病人,肌肉萎缩及肌力减退为主要症状,多数不伴感觉及营养障碍,而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提示病变在脊髓。部分病人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可达200mg,细胞数多正常。
(4) 脑症状:糖尿病病人无特异的脑症状,因并发的血管病变,可发生脑血栓或脑出血。糖尿病还可发生癫痫,焦虑或抑郁等精神症状。血糖逐渐增高和发生酸中毒时还可出现嗜睡乃至昏迷。
控制糖尿病本身可以减轻和预防神经病变。出现的神经症状如在早期得到正确治疗可消失。但多数症状迁延时日,需用大量维生素治疗。对疼痛、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症状以及姿位性低血压等亦应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