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生成
精子生成是睾丸曲细精管的功能。曲细精管有两类细胞: 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管外有一层基膜。出生时曲细精管处于静止状态,仅有少量的精原细胞及支持细胞,管腔也呈闭锁状态。6岁时出现管腔,小管也增长,青春期开始小管进一步增长并扭曲,精原细胞也开始分化增殖形成精子。精子生成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❶精原细胞阶段:A型精原细胞位小管基膜上,分Ab及Ap两型,不断分裂,由Ab转变为Ap,Ap再经过几次分裂成为B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经过几次分裂后停止分裂,长大成为精母细胞。
❷精母细胞阶段: 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得出精细胞。
❸精细胞和精子形成阶段: 精细胞经一系列变形后形成精子。精子形似蝌蚪,有头、颈、体、尾四部分。整个精子形成过程约70~80天。支持细胞为柱状外形不规则的细胞,长轴和基底膜垂直,顶端达管腔,上附许多精细胞。支持细胞的胞浆中有大量糖原,对生殖细胞起支持和营养的作用。它还具有分泌功能,产生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及抑制素,可能还产生雄激素。
精子生成的调节: 动物在切除垂体后立即用睾酮,可以维持精子的生成。若在曲细精管萎缩后再用,曲细精管即不能再生成精子,此时加用卵泡刺激素(FSH),则可使萎缩的曲细精管恢复精子生成的功能,若只给FSH而不给睾酮,精子生成的功能也不能维持,证明精子的生成同时需要睾酮及FSH。FSH可和曲细精管结合,并定位于支持细胞,通过激活腺苷环化酶发挥效能。FSH刺激支持细胞合成并分泌一种和雄激素具特异亲和力的蛋白质,即ABP,此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8,000,是一种糖蛋白,它和雄激素结合,使曲细精管内有足够高浓度的雄激素,精子方能顺利地生成。曲细精管内的睾酮是由邻近的间质细胞所产生,经淋巴管或经扩散而至曲细精管。近发现动物的支持细胞有合成睾酮所需的酶系,并可在体外将睾酮的前身转变成睾酮。睾酮在精子生成过程中有以下的作用:
❶刺激ABP的产生;
❷促进精原细胞的分裂及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❸促使精子的成熟。
抑制素: 对隐睾症病人的研究发现精子的数目和血中FSH浓度成反比,表明曲细精管能分泌一种对FSH的分泌有反馈性抑制作用的物质,在羊、牛等动物的睾丸网状液或精液中发现有一种可选择性地抑制FSH分泌的物质。此物质被称为抑制素,为一不耐热的水溶性蛋白质,其作用方式为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细胞对下丘脑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起反应,此外对下丘脑也可能有抑制作用。抑制素很可能是由支持细胞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