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粥Yù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收,其注云: “与 ‘鬻’同。《汉书·古今人表》有粥拳。” 《中国姓氏大全》称: “不念zhōu”;《姓氏词典》则云: “zhōu,另姓。”


粥Zhōu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姓考》 注云: “系改姓,为鬻姓所改。”
一音yù,亦姓


粥Zhù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书·古今人表》有粥拳。
或音yù,又音zhōu,皆为姓。《汉语大字典》 或音zhōu,其注引 《正字通》 云: “粥,姓。古鬻熊,周文王时人,省作粥,楚有粥权,即熊后。” (按:“鬻熊”之 “鬻” 省而作“粥”,当音yù。《汉语大字典》又注云: “姓。《汉书·古今人表》: ‘粥拳’。” 以 “粥拳”之“粥” 音yù,与 《中文大字典》 之 “粥拳”而音zhù不同。)

读音zh·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之六切,入,屋韵。
❶稀饭。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ou(-),为ou韵目,属ou—iu韵部。之六切,入,屋韵。
❶用粮食等煮成的半流质食物。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余六切,入,屋韵。
❶生养。
❷卖,同“”。
❸嫁;嫁出。郑玄注:“粥,谓嫁之也。”
❹姓,汉有粥拳者。

上一条: 下一条: ">

以谷粒加水做成稀薄状的食物。古称作“糜”,取煮米使烂之意,其厚者叫𫘸、薄的叫酏,但后世不论厚薄皆称粥。粥据说为黄帝所作(《汲冢周书》)。以稻米为主,其他如麦、粟、豆等凡六谷都可入而为粥,一般以加入的物名而称,如豆粥、麦粥,等等,甚至还可加入菜蔬、肉糜、香花、干果之类的。如《金瓶梅》中,除常见的香喷喷“粳米粥”、“豆粥”外,还有如“榛松粟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第二十二回),即以多种干果入粥外,还加入了梅瓣、桂花,糯润香甜。粥有助消化、滋脏腑的特殊功效,宋张耒《粥记》:“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因此,如西门庆家中以粥为常食,在其病倒后,就专做粥给他吃;待粥也喝不下去时,就做“粥汤”。在西门庆弥留之际郑爱月儿来,“不一时,顿烂了鸽子雏儿,小玉拿粥上来,十香甜酱瓜茄,粳粟米粥儿。这郑月先跳上炕去,用盏儿托着,跪在西门庆身边,一口口喂他。”(第七十九回)

☚ 馄饨鸡   烧的好猪头 ☛

〔zhou〕gid sed.

{}6350特指用黄豆和小米或玉米加工成的糜糊状的食物。冀鲁官话。河北井陉。1934年《井陉县志料》:「以稷米或小米或大米,搀去皮之黄豆,浸清水中;逾时,用小磨细细磨之,使成极细沫;食时,将沫盛入将沸之水锅中,随盛随搅,待锅沸时即成匀净之浆糊,邑人名此浆糊为~。」中原官话。山东梁山〖〗。棒子~‖小米~‖豆~。分娩日期;坐月子的日期(「喝粥时候」的简称)。北京官话。北京〖〗。大嫂子是什么时候儿的~哇?早饭。闽语。福建长乐〖〗。

粥zhōu

用粮食等熬成的糊状食物
 △ 熬~|小米~|八宝~。

稀饭,用粮食煮成的半流质食物:稀~︱米~︱~少僧多。

粥zhōu

一种半流质食物,用粮食等熬成:八宝粥│一锅粥。

粥zhōu

月子,“喝粥时候”的简化。如:大嫂子是什么时候儿的~哇?

粥zhou

八宝粥 腊八粥1 一锅粥 粥少僧多 煮粥焚须2

粥(一)zhōu (二)yù

【辨形】 中是米,一捺变点。12画。会意。
【辨义】粥(一)zhōu稀饭,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粥少僧多|熬粥|菜粥|稠粥|米粥|面粥|稀粥|煮粥焚须|僧多粥少。
(二)yù <古>
❶通“鬻(yù)”。卖。
❷通“育(一)yù”。生养。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表义功能不同:粥(一)zhōu名物义,指食品;(二)yù动作义,表示“卖出,生养”的意思。
二、字音沿革状况不同: 粥(一)zhōu是古今传承字音,现代仍常用;(二)yù是“鬻 (yù)、育(一)yù”的通假字音,只用于古语词。

粥zhou

用粮食或再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他早上喜欢吃~|这小米煮~真香。

粥zhōu

用粮食等熬成的半流质食物: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七五·1841)


粥zhōu

❶賣也。《周禮·夏官·巫馬》: “馬死,則使其賈粥之,入其布於校人。” 鄭玄注: “鄭司農云: 粥,賣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粥,音育。” 《禮記·曲禮下》:“君子雖貧,不粥祭器。” 鄭玄注: “粥,賣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粥,音育。” 《禮記·王制》: “田里不粥,墓田不請。” 鄭玄注: “粥,賣也。” 《禮記·王制》: “有圭璧金璋,不粥於市。” 鄭玄注:“粥,賣也。”
❷養也《周禮·秋官·脩閭氏》: “脩閭氏掌比國中宿互𣝔者, 與其國粥而比其追胥者。” 鄭玄注: “粥,養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粥,音育。”
❸糜也。《儀禮·既夕禮》: “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不食菜果。” 鄭玄注: “粥,糜也。”
❹謂嫁之也。《禮記·檀弓上》: “子柳之母死,子碩請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碩曰:請粥庶弟之母。” 鄭玄注: “粥,謂嫁之也,賤妾取之曰買。” 陸德明《經典釋文》:“鬻本又作粥,音育,賣也,注同。”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飯食部 > 粥 > 粥
粥  zhōu

本作“鬻”。稀飯。渾言之,則糜、粥無别;析言之,則稠者爲糜、爲饘,稀者爲粥。傳説始於黄帝之時。《左傳·昭公七年》:“饘於是,鬻於是。”杜預注:“稠者曰糜,淖者曰鬻。”《禮·檀弓上》:“饘粥之食。”孔穎達疏:“厚曰饘,稀曰粥。”宋·高承《事物紀原·粥》:“黄帝始烹穀爲粥。”宋·梅堯臣《田家語》詩:“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元·佚名《争報恩》第三折:“老叔,有粥有粥……老叔,有的是稀粥。”

粥【同义】总目录


粥双弓米

糒、干饭;糜、稀饭、粥

○糒bèi

(名)〈书〉干饭:~粮|掬涧中清泉,和所裹干~食之。

○干饭gān fàn

(名)煮熟后不带汤的米饭:吃~|做~|天天是三餐~|~三大碗。

●糜mí

(名)〈书〉粥:斧冰持作~|以~粥喂养。

●稀饭xī fàn

(名)粥(多指用米或小米煮成的):煮~|熬~|吃~|到食堂去买~。

●粥zhōu

(名)用粮食(或加其他食品)煮成的半流质食物:熬~|喝~|僧多~少|我家午餐、晚餐都有~。

粥yù

❶ 同“鬻”。卖。《礼记·王制》:“宗庙之器,不~于市。”
❷ 通“育”。养育。《大戴礼记·夏小正》:“~也者,养也。”
另见939页zhōu。


粥zhōu

用米面等熬成的一种半流质食物。《触龙说赵太后》:“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食~耳。’”
另见860页yù。

*

D6E0
(一)zhou稀饭:米~/八宝~/僧多~少。
(二)yu〈文〉❶与“育”同,养育。
❷与“鬻”同,卖。

稀饭

稀饭

粥(稀粥;米粥;飧粥;饣亶粥;淡~) 糜(糜粥;稀糜;豆~) 余饭 饣亶食 饣亶酏 饣亶麋 餔糜 浆饭 呼沱饭 滹沱饭
粥的隐语:双弓
白米粥的美称:云母粥
大麦粥:麮(瓜~)
甜粥:饧粥
素粥:斋糜 斋麋
用防风草煮成的稀饭:防风粥
酿酒所用的稀粥:
稠粥:飦 糊(糊糊) 饣亶
较稀的粥:酏(酏食) 薄粥
烂糊粥:淖糜 烂粥

☚ 饭   菜食 ☛

卖(卖鬻;货卖;发卖;~钱) 沽(沽卖;沽售) 鬻(~书;~画)贾 粥 市 货 售(出售)
卖东西:贾用
 卖出谷物或粮食:粜(~米;出~;市~)
 卖酒:酤(酤酒) 沽酒 沽泊 开沽 市酒 卖炉 当垆 当炉 当鈩
 女子卖酒:红粉当垆 红袖当垆 卓女当垆 卓氏当垆
积货售卖:居货
卖掉:出(出脱;卖出) 售(售卖) 斥卖
 货物卖出:脱手 发脱 出脱 售出
 大量售出:抛售
卖完:卖光 卖尽 卖断 卖绝
 货物卖完:售缺 售罄 告罄 销售一空
 货物卖尽再无货源:断庄 断货
舍不得卖:惜售
商家卖出的货物份量不够:缺斤短两 缺斤少两
(拿东西换钱:卖)

另见:开设 商店 货物 换取 钱 价格

☚ 卖   在何处卖 ☛

养育1

养育1

育(~儿;~婴;成育;扶育;颐育;煦育) 养(~儿;养毓;利养;胎养) 长(~我育我) 鞠(鞠育;鞠养) 保(保育) 生(生养;生育;生成) 产(产育) 畜(畜养) 粥 鬻 字(字养) 滋培 覆露 哺乳 乳哺 卵翼 诞毓
父母之养育:顾复
爱护养育:爱育 爱养 怜养 恩养 恩豢
容纳养育:容畜
抚育生养:昫妪
先行养育:豫养
保养,养育:持养
保护养育:阿保
庇荫养育:覆妪
照料养育:视养
顾念养育:照毓
训教养育:训养
努力养育:茂育
辛苦养育或培养:劬劳顾复
养育之苦:鞠育之苦
(抚养教育:养育)

另见:抚养 抚育 教育 教导

☚ 养育1   养育人 ☛

古代常见食品。敦煌文书P. 2609:“粥,薄糜也。之六反。” 《释名·释饮食》: “糜,煮米使糜烂也”。古代敦煌的粥有稻米粥、浆水粥、白粥、粟米粥、粉粥、面粥、麦粥、粳米粥等多种。

☚ 餻糜   浆水粥 ☛

饭食名。古时称“糜”、“𫘸”、“酏”(参见“縻”、“𫘸”条)。煮米使糜烂即成粥,六谷皆宜。煮粥时,还可加他物于粥中同煮,如唐代便有以茶叶入粥的“茗粥”。随历史的发展,粥品日益增多,古诗人咏叹的就有茗粥、豆粥、茯苓粥等。据《武林旧事》载,南宋临安 (杭州) 市面上有“七宝素粥”、“五味粥”、“栗粥”等粥品出售,而且冬夏有别,春秋不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有“赤豆粥”、“绿豆粥”等五十多种粥。清曹廷栋《养生随笔·粥谱》中就列有一百多种粥方,分上、中、下三品。清光绪七年 (1881年),黄云鹄编的《粥谱》中,收有谷类、蔬类、卉药类、动物类的粥方二百多种。喝粥,易消化,有和胃、补脾、清肺之功效。李时珍道: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陆游一诗道破粥能延年益寿的个中道理,“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 主食   糜 ☛

在我国,食药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药粥不仅香甜可口,而且可养胃气,治疗慢性病。它与丸散膏丸比较起来,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但食药粥也要根据身体情况、生活习惯和病情症候的不同,而有所选择;同时还要根据季节寒暖,而灵活掌握。这里介绍几种药粥:山药粥:干山药片100克或鲜山药200克,洗净切片,梗米100克,同煮为粥。四季皆宜,温热服食。补肾精,固肠胃。能补肺、脾、肾三脏。对老年人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夜尿频多,以及老年性皮肤搔痒症、老年性阴道炎均有疗效。扁豆粥:健脾胃,祛暑湿。对老年人肠胃虚弱、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有较好疗效。制法是取炒扁豆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梗米100克,同煮为粥。夏秋皆宜。但要注意煮到米熟豆烂,防止中毒。大枣粥:补气血,健脾胃。用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羸瘦衰弱等症。制法是大枣15个,梗米100克,同煮为粥。四季皆宜。但痰湿较重的肥胖老人应少食。莲子粉粥:补养脾胃,益肾固涩。可以止泻、止遗,对老年人脾虚腹泻,便溏日久,小便频多的治疗均有效。制法是把莲子粉15~20克和梗米100克放在一起同煮为粥。老人有感冒发热和习惯性便秘者不宜食用。百合粉粥:百合粉30克,或鲜百合60克,冰糖适量,同200克粳米同煮为粥。功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养阴止血、消暑。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热以及神经衰弱、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有效。老年人体弱偏阳虚者不宜多服食。芝麻粥:先将黑芝麻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同梗米100克同煮为粥。功能:滋补肝肾,润泽五脏。对身体虚弱、大便干燥秘结、头晕目眩和贫血者适宜。注意:大便溏泄、精气不固者不宜食用。玉米粉粥:制法是把适量玉米粉用冷水调和放进煮沸的梗米粥内,同煮为粥。此粥益肺宁心,调中开胃,降脂、利尿、防癌。对于患高血压脂、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肾炎、癌症的老年人尤为适用。苋菜粥:取新鲜苋菜150克,去根冼净同100克粳米同煮为粥。此粥清热、止痢、明目。对于患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和视物模糊等症的老年人尤为适用。因苋菜性寒而滑,患有慢性肠炎,肠鸣腹泻,脾胃虚寒的老年人不宜食用。胡萝卜粥:健胃,补脾,降糖,助消化。适用于老年人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症、夜盲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制法是将新鲜胡萝卜适量,切碎同粳米同煮为粥。栗子粥:健脾养胃,壮腰补肾,止血。对患肾虚腰酸腿疼,下肢无力、脾虚泄泻以及吐血、便血的老年人适宜。制法是取栗子10~15个,同粳米或糯米同煮为粥。葱白粥:发汗散寒,温中止痛,抗菌消炎。对年老体弱易伤风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腹泻的病人适宜。制法是取新鲜连根葱白15~20根,洗净切断。放进煮至半生半熟的梗米粥内,再行煮成粥,温食。大蒜粥:制法:取紫皮大蒜30克,去皮,放沸水中煮一分钟后捞出,然后取粳米100克,放入蒜水中继续煮成稀粥,最后再将蒜重新放入粥内,稍煮即可。功用:抗涝,杀菌,止痢,降压,抗癌。适用于患肺结核、急慢性痢疾、高血压、动脉硬化、口臭和癌症等人。注意:患肺胃有热,肝肾有火,气血虚弱,以及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之人不宜食用。梨粥:清心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对于因心肺蕴热而致的咳嗽气喘、烦躁不安、咽喉干燥、饮食减少、大便燥结的病人适宜。制法是用梨三个切开去核,捣滤取汁,调入煮熟的梗米粥内服用。但肺虚寒、脾虚者不宜食用。黄芪粥:补益之气,健脾养胃,利尿消肿,固表止汗。对于年老体弱,气血亏虚,患有慢性腹泻、慢性肝炎以及疮疡久溃之人适宜。制法;以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入100克粳米内同煮为粥。凡属阴虚或有热症者不宜食用。酸枣仁粥:用酸枣仁30克,煮汁去滓,同50克粳米同煮为粥。此粥养血安神。凡因血虚而烦热失眠之病人适宜食用。牛奶粥:用粳米100克煮粥,半熟时加入牛奶半磅再煮,熟后即可服用。此粥补虚养血、润泽五脏。适用于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亏损、病后虚羸、大便燥结、肺燥咳嗽等症。羊肉粥:新鲜羊肉100克,洗净切成小块同粳米同煮为粥。此粥补益气血,温暖脾胃。对气血亏虚,畏寒怕冷的老年人适宜。秋冬时节服食为好。猪肝粥:将猪肝切碎后和粳米同煮为粥,或先煮猪肝汤,再以汤和米同煮为粥。此粥补肝明目。对肝虚目暗、慢性肝炎、贫血等老年人适宜。猪肺粥:将煮七成熟的猪肺切成丁,和粳米同煮,并放入葱、姜、盐等,待米熟烂即可。此粥补肺止咳。对患久咳、多痰、咯血等症的病人适宜。枸杞羊肾粥:将羊肾去臊腺脂膜,切成细丁,同羊肉、葱白同煮,随即再将粳米、枸杞放入,待肉熟米烂成粥时即可。此粥补肾填精。对肾精衰败、腰脊疼痛、性功能减退病人适宜。鲫鱼糯米粥:将1~2条鲫鱼和50克糯米同煮成粥。此粥温中健脾,通利水道,对胃弱不下食、小便不利、浮肿等症病人适用。猪蹄粥:将猪蹄加佐料煮至半熟,然后再加粳米煮成粥即可。此粥补腰膝。对下肢无力,步行不健老年人适用。狗肉粥:将狗肉250克,切成小块,加生姜少许,和粳米同煮为粥。此粥温补脾肾,祛寒温阳。对年老体弱、阳气不足、营养不良、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之人适用。秋冬时节服食为宜。发热病人忌食。人参粥:将人参末3克(或党参末15克)、冰糖少许,粳米100克同入砂锅煮成粥即可。此粥益元气,补五脏,抗衰老。对年老体弱、五脏虚衰、久病羸瘦、劳伤亏损、心慌气短、失眠健忘、性机能减退之人适用。但要注意凡属阴虚火旺体质之人不宜服食,炎夏也不宜食。银耳粥:将银耳5~10克浸泡半天后,和粳米100克、大枣5枚及冰糖同煮为粥。此粥润肺生津,益气止血,补脑强心,抗癌。对体质衰弱、虚劳咳嗽、患肺结核、慢性便血、子宫功能出血和癌症等老年人适宜。枸杞子粥:适量枸杞子和粳米同煮为粥。此粥补精血、益肾气。适宜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的老年人。生姜炒米粥:将生姜30~50克切成薄片,和炒米50克同煮为粥,可加食盐、花生油少许调味服食。此粥暖脾胃,散风寒,祛寒痰,下气止泻。对脾胃虚寒、反胃羸弱、腹痛泄泻、感受风寒、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适宜。秋凉之后宜用,早晨服食更好。海参粥:取发好的海参15~20克,切成小块同30~60克粳米同煮为粥。此粥益肾润燥,润肺止咳。年老肾气亏虚、形体消瘦、皮肤枯燥、低热盗汗、干咳无痰者适宜。患感冒发热的病人不宜食用。鱼胶糯米粥:取鱼胶30克,糯米50克,佐以油、盐等调料,同煮为粥。此粥补精、益气、养筋、温肾。对妇女脾肾虚弱、腰酸白带过多、食欲不振者适宜。小米粥:小米加红糖煮成粥。此粥益气补肾。适宜于体虚胃弱、乏力倦怠、饮食不香的老年人。感冒发热和盛暑季节最好不食。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同煮为粥。功效:升清、消暑、化热、宽中、降压、降脂。适宜于头昏脑胀、胸闷烦渴以及患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病的人。

☚ 汁、浆   抗衰老食品 ☛

粥zhōu

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

粥zhōu

《本草纲目》谷部第25卷粥(505)。药名。亦为方剂剂型之一。煮米为糜,粥浊于糜。即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用于食疗。详见“小麦粥”、“寒食粥”等条。

以谷类加水煮制而成的稀饭。《礼记·檀弓》:“𫘸粥之食。”疏:“厚曰𫘸,稀曰粥。”今有大米、糯米、小米、赤豆等谷类煮制的粥,山东民间多有制作。著名的有江米粥、大米粥、八宝粥、小米绿豆粥、赤豆粥。曲阜的地方小吃“粥”,是以黄豆、大米用水磨后,熬煮而成,济南称此粥为“豆汁粥”。

☚ 滑熘里脊   椿头炒大虾 ☛

粥yù

Ⅰ  [书] ❶ (生养) bring up
❷ (卖) sell; vend Ⅱ  (姓氏) a surname: ~ 民生 Yu Minsheng
另见 see also zhōu。


粥zhōu

(稀饭; 半流质食物) congee; gruel; porridge: 小米 ~ millet gruel; 麦片 ~ porridge
另见 see also yù。
◆粥杯 porringer; 粥少僧多 There are too many (Buddhist) monks and too little gruel —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 little gruel and many monks — not enough to go round; 粥样硬化 {医} atherosis; athero ̄ sclerosis; atheroscleosis; scleratheroma

食品名。米加水煮烂曰粥。秦汉时根据粥的稀稠程度分为糜、粥、𫗴三种。 糜即糜烂之意,稠粥谓之𫗴。 有时很难细分。 粥易消化,多为老幼之食。汉宣帝诏被公诵《楚辞》。被公年老,“每一诵,辄与粥”。

粥zhōu


❸ 僧多

❹ 断齑画

粥zhōu

(12画)

【提示】米,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点。

*粥yù

12画 弓部 〈书〉 
(1) 养育。
(2) 通“鬻”。
 另见zhōu(525页)。


*粥zhōu

12画 弓部 用粮食或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 稀~|大米~。
 另见yù(490页)。

粥zhōu

小篆以来作鬻。下从鬲(lì)。象熬粥的炊具,形和鼎相似。上两弓字象上边冒出蒸气,不是弓箭的弓。中间的米是被熬煮的东西。粥即指用米、面等煮成的比较稠的半流质食品。约到汉代省鬲,成粥字。音转为yù。声母演变如由宙、怡治、湮甄(zhēn)例,韵变如俞偷、甲骨文毓(yù)即后(後)、妪(yù)欧例。转为动词,有煮义。 与小篆𧷏(yù)字通,这字有贝旁,有卖义。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卖儿粥女。约中古、特别近代现代两字分化,名词稀饭义读zhōu的专用粥字。动词的卖义读yù的专用鬻字。

粥★常◎常

zhōu表意,初作“鬻”,从鬲、米,鬲为炊具,二弓象热气升腾之形,稀饭或糊状食物。后把鬲简省,作“粥”。

*鬻;隶zhōu

【析形】会意字。小篆字形从,从米,即鬲,表示炊煮器皿。隶书字形变后省略鬲身部分,作粥。
【释义】《说文》:“也。”本义是稀饭,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粥少僧多]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 In Small Seal script, the character was formed with (i.e. 鬲gé,cooking utensil)and 米(mǐ,rice). After it was transformed into Official script, the body of was simplified as 粥.
【original meaning】Rice or flour grue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