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粟穗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粟穗螟foxtail millet webworm旱粮穗部害虫,又名粟缀螟、粟实螟。学名Mampava bi-punctella Ragonot。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日本、印度、加里曼丹岛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广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主害谷子、高粱,次为玉米。雄成虫体长7~8毫米; 雌虫9~11毫米,体白微红。复眼黑褐,下唇须与头等长,向前突出。前翅污白略带红色,前缘和外缘色较深,外缘有不甚明显的5个小黑点,中室中央及外端各具一黑点(见图),缘毛灰白;后翅白色半透明。卵椭圆,长约0.6毫米,初产乳白,渐变灰褐。末龄幼虫长约20毫米,体黄白,头黑褐,胸、腹部背面两侧各有一条浅红褐纵线,气门周围黑色,胸足淡褐,腹足趾钩双序全环。蛹长10~12毫米,黄褐色,腹部1~8节背中央有一纵隆线,第八腹节背中央另具一横隆线,腹末无臀棘。 粟穗螟 华北年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谷场柴草堆内、仓库和农家室内、屋檐、谷子或高粱穗中、树干皮缝,以及谷秆下部切口中等隐蔽处所越冬。翌年6月中、下旬化蛹,7月羽化,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春谷和春玉米,盛期在7月中、下旬;二代幼虫8月中、下旬为盛期,主害夏谷、夏高粱和夏玉米。9月中旬随作物收获,幼虫被带入晒场,陆续潜于隐蔽处所结茧越冬。成虫白天喜潜于作物叶背或杂草丛中,夜晚活动。趋光性较强。喜产卵于乳熟的谷穗或高粱穗上,黄熟穗上产卵较少。卵多散产于籽粒、颖壳的缝隙或小穗间,有的3~8粒,单层排列成块。一雌可产卵200~300粒,卵期3~4天。幼虫在谷穗上吐丝结网,连缀小穗,食害籽粒;在高粱上,1龄幼虫蛀入粒内为害;2龄转粒,吐丝拉网;3龄开始结成薄巢,并吐丝将数粒或十数籽粒连缀,潜居巢中食害。被害穗色变黑,籽粒空瘪,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一头幼虫一般可食害40~50颗谷粒,高粱8~40粒。幼虫6龄,24~28天,非越冬幼虫老熟于穗上化蛹,蛹期6~7天。一般紧穗品种受害重,中散穗型居次,散穗品种受害轻,大散把高粱很少受害。冬季温度偏高,夏秋雨量充沛,8月下旬降水适中,且少暴雨,有利发生。白僵菌和一种金小蜂寄生越冬幼虫可压低越冬基数。选用散穗品种,可显著减轻受害;秋收时可在晒场穗堆周围放置谷草,夜晚盖以谷草或草席,诱集幼虫,集中处理;掌握虫情,在扬花中、末期及时施用杀螟威,马拉硫磷等喷穗,可控制为害。在高粱上也可结合防治其他穗虫于露穗至灌浆前期(穗虫卵发生期)释放赤眼蜂。 粟穗螟foxtail millet webwormMampava bipunctella Ragonot.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河北、河南、浙江、台湾、广东;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寄主有粟、高粱、玉米。成虫翅展20~27mm,体色微红白,复眼呈褐色,下唇须前伸,触角细长,丝状,前翅长方形,略带红白,中部有两个小黑点,前缘及外缘较深,后翅白色,半透明。末龄幼虫体长约20 mm,体肥呈圆柱形,有光泽,背面每侧各有一红褐色纵纹。华北每年发生2代,第1代6、7月份为害春谷,第2代为害夏谷和高粱,以末龄幼虫在谷穗或茎秆中结茧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穗上,幼虫在穗上吐丝结网,食害谷粒。以消灭越冬虫源,在高粱上选用不易发生药害的农药喷洒为主要防治措施。 粟穗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