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粘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粘痈

粘痈

本病系指肌肉、骨胳、血脉和脏腑,发生疮疡的一种慢性粘虫病。起因主要由粘虫感染和饮食不消化而产生的毒性作用,恶血及黄水激增,并为赫依所包卷聚集而致病。气候反常,居住环境不洁,饮食不洁,身心过劳,受震击所伤,食物不消化,营养不良,久病体弱,突然强力劳作,为寒冷之气所袭,因病昼间多睡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粘痈依其发生部位不同,可分外粘痈与内粘痈两类。外粘痈又分为肉粘痈、骨粘痈和脉粘痈三种。外粘痈总的症状是患部肿胀且硬,疼痛微弱,脉象细而颤抖; 肉粘痈状如冰冻之蔓菁,按之坚硬,固定不动。随病势之发展,肿块内部化脓溃烂,外形犹如兽咬之伤口,刺痛剧烈。骨粘痈多见于胸椎、髋关节、膝关节等处,骨色改变,失却原来的色泽,肿状如骨上钉铁钉之状。但肤色不变,按之稍痛,近处关节运动受阻。如骨质腐烂则其皮肤亦溃破流脓。脉粘痈脉管肿胀,状如发怒之黑蛇,并跳痛。以上诸痈如果发生在要害部位,则不易治愈。内粘痈可侵犯心、肺、肝、脾、肾、胃、肠、肛门、膀胱等任何脏腑,痈状如痞瘤,触之坚硬,或隐于深部而不明显,粘痈成熟后,患处化脓。肺痈,症见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心痈,症见神志不清,易怒; 肝痈,症见呼吸不畅,头昏,口渴; 脾痈腹胀肠鸣,呼吸困难;肾痈,小便不利,有挤压感,腰部疼痛;肠道痈食物消化后疼痛,呃逆,面部与脚背浮肿,腹泻;肛门痈,症见肛门疼痛,矢气不通;膀胱痈,症见尿闭,剧烈刺痛。以上诸症,大部与胃肠及食道有关,因此必须注意调理胃肠功能。
粘痈之诊断法,不论有疮无疮,在可疑部位用云香、雄黄、雌黄、硫黄、硃砂各等分,共研细末,水调涂敷,如不是粘痈,药糊不粘其上;若是粘痈,药糊粘附不落,若出现腐肉,即可确诊粘痈无疑。
治疗宜以杀粘、燥黄水为原则,并视病情变化对症施治。本病之通用方为九鹏散,本方有保护正精,抗衡粘痈之功。亦可服用水银十八味散、十五味云鹏散等剂。
外粘痈一般以药浴为佳。药物主要以马骨、鱼肉、羌活、瑞香狼毒、寒水石等五味为主,对肌肉粘痈加五味甘露方施治;对骨粘痈加荜拨、黄精、麻渣及各种骨头施治;对脉粘痈加硃砂、硼砂、各种凉性草药共煎汤,趁温沐浴。如已溃破成疮,则可用药钉拨毒,即用砂十四味散外敷(砂、熊胆、干姜、荜拨、胡椒、天南星,羽叶千里光、狼毒、短尾铁线莲苗、石灰、瑞香狼毒、碱花、毛茛,用生蜂蜜调和敷于疮口)。生肌收口方有姜黄七味散(姜黄、羽叶千里光、雌黄、熊胆、白糖、黄羊角、松香,共研细末,调涂于疮口,能使肉芽迅速生长)。
内粘痈成熟后医治比较困难,因而,必须在发病初期及早治疗,首宜忌食有碍疾病之饮食,甚至应略予禁食。药物宜投油松五味散(油松、信筒子、止泻子、胡椒各一分,草乌减半,共研煎汁)内服,药后续进痈病通用方。如无效可用五鹏散加斑蝥、砂、硃砂、螃蟹、硼砂及黄水三药内服泻之,或以猛烈霹雳散泻之。饮食起居护理,与粘热病所述相同,如病势较轻,可根据脉象小便情况,酌进新鲜肉类。

☚ 转筋粘症(霍乱)   腾布病 ☛
000219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