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米拉日巴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米拉日巴传

 乳毕坚金著。乳毕坚金(1452——1507) 生于后藏娘堆地方的扎西喀呷。曾撰写了噶举派创始人马尔巴、米拉日巴及其弟子日琼巴等人的传记。全书分为两大部: 一、轮回世间大行之部,三章; 二、寂静湼槃大行之部,九章,以及后记。书成于藏历第七甲子的土猴年(1488)。刊刻问世后,辗转流传形成多种版本。198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藏文新版;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刘立千汉译本。解放前就有蒙文译本,现已有英、法、日等文字译本。
 
 书叙米拉日巴出生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他和妹妹白达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不久父亲去世,立下遗嘱,请米拉日巴叔父姑母暂管财产,待其成人后便交由他管理,继承父业。然叔父及姑母将全部财产侵吞,从此孤儿寡母成了奴隶。米拉日巴长到十五岁,母亲请来亲朋邻里,宣读遗嘱,欲收回被侵吞财产,姑母不但不还财产,还大打出手。其母悲痛欲绝,决心节衣缩食送米拉日巴学习咒术,以报此仇。米拉日巴学得咒术,遂使叔父、姑母家房倒壁塌,除叔父、姑母外三十五人尽殁。事后米拉日巴失悔,欲求正法,到大德马尔巴大师处请求传法。马尔巴令其自筹口粮住处,并令其放咒降雹,惩处阻碍朝佛学法的抢劫者。后又令他在三个山上修房子,修了一半时又令其拆掉,土、石运回原处。米拉日巴谨遵师命,毫无怨言,得师传皈依法和戒律。马尔巴又令其在山顶修一十层碉楼,修到七层时,米拉日巴背上多处长疮,脓血流淌,每次大师给别人授法灌顶,米拉前去请求,均遭打骂。米拉日巴灰心已极,认为自己做下恶业,师父才不传正法。师母同情他送来滋补食品,令其休养,并代为请求师父传法灌顶,亦遭拒绝。因此师母偷出了上师的印章,写了信,推荐米拉到马尔巴的大弟子俄巴大师处求法。俄巴大师传法并叫米拉日巴在岩洞中观修,由于没有得到上师的允许,一直得不到验相。这时俄巴收到马尔巴为儿子成年和新屋落成举行庆典的邀请,师母托人带字条说可能受到灌顶,叫米拉一同前来。在众僧会聚之时,马尔巴怒目质问俄巴,为何给米拉传法灌顶,俄巴将信之事说出,师父听后离座欲打师母,师母逃遁。米拉正欲自尽,俄巴与众僧劝阻。马尔巴此时哀怜之心油然而生。从此向他授比丘戒,并为其授法、灌顶。一日米拉睡梦中见母亲和妹妹,眷恋之情顿生,求上师假释回乡,马尔巴赐法送行。米拉回到家乡,家中房屋坍塌,母亲已去世八年,妹妹也乞讨他乡。未婚妻泽塞带来食物看望,米拉日巴向她表示了自己今生永不涉世的决心。米拉前往扎迦达苏的岩洞中继续修炼。几年过去,衣服全部破烂,长期吃荨麻度日,骨瘦如柴,周身长出绿油油的毛来。他为了抓紧时间修行,不为衣食而寻求布施,终观修到可以幻化身体、离地飞行的程度。米拉圆满完成利乐众生的业绩后,来到镇地,当地一个有钱势的格西扎甫巴十分嫉恨米拉,在施主聚会上向米拉百般提问,欲羞辱米拉。米拉不向他还礼,当众回答了他的提向。扎甫巴设法报复,以贵重的松耳石为代价,叫其姘妇给米拉送去有毒的酸奶,米拉知湼槃时刻已到,为让妇人得到松石,吃下有毒的酸奶。遂后在曲洼向弟子传法后圆寂。
 《米拉日巴传》讲述的是一位在西藏历史上占有显要地位的宗教大师的坎坷经历,以及最后即生成佛,修得正果的故事。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明确的,但也是消极的,正如在他的传记中所说,是 “为了给那些口说积聚福德,而实际却不按正法经教行事的王者、大臣、宦门豪吏以至平民百姓;那些虽按经教修法,但却不知实践深奥之要义,而只满足于词语之泡沫者; 以及那些虽已获得即生成佛之法宝而到彼岸,但尚需使其善业清净之格西等,以尊者喜金刚 (米拉日巴) 的传记作为楷模; 对于那些贪求王欲和人生者,作为苦修的楷模; 对于那些安于散逸者,作为专心修习的楷模; 对于那些怀疑即生成佛之妙法,而不愿实行深奥之修行者,作为已经成功之范例,引之相信正法真谛。”
 然而作者始料不及的是,由于传记叙述了米拉日巴一家的苦难遭遇,以及他个人修习求佛的艰难,却构成了一幅当时西藏社会的历史画卷。米拉日巴(1040——1123)生活的时代正是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分裂割据、战乱频起的时代,再加上天灾人祸,使黎民百姓处于极度苦难之中。米拉日巴一家所遭受的财产遭人掠夺、亲人不能团聚、被迫流落他乡,以至墙倒屋塌,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恰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作者主观上宣扬人生为苦海,但客观上却揭示并抨击了社会上的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强吞别人财产致富的可耻行径。
 米拉日巴的叔父、姑母便是典型的代表。当米拉的父亲在世时,他们都受过他的恩惠,并接受了嘱托代管其财产,然而当米拉的母亲准备收回其财产时,反遭凌辱和毒打,书中写道: 只见叔父姑母大骂,没见过他们的一厘金子、一合青稞、一斤酥油、一件有色的绫罗衣物、一只羊羔,说罢,鼻里嗤了一声,勃然离座,又是打响指,又是抖衣襟,又是顿脚说道:“当心点,说真话,这房子都归我所有!你们娘儿母子给我滚出去!”说着打了母亲几耳光,又挥舞着袖子打我们兄妹俩,这时母亲放声痛哭,倒在地上打滚,口中喊道:“他爹,米拉喜饶坚赞,看看我们母子的苦难命运吧! 你说死后要从墓穴中看的,今天是你看的时候了!”“我们两兄妹除了跟着母亲哭泣外,什么也不能做。”描绘了一幅在弱肉强食、巧取豪夺的社会中孤儿寡母的悲惨境遇,令人唏嘘,催人泪下。
 同时,作品也揭露了某些宗教上层人士奢侈腐朽的生活以及他们剥削人民、欺压百姓的丑恶行径。如当米拉日巴的妹妹白达见到失散多年在岩洞中苦修的哥哥,只见他赤身裸体、骨瘦如柴,由于长年吃荨麻,遍身长满绿毛,白达异常悲痛、心酸,她劝说哥哥应该象罢日泽师那样,下坐重茵、上张伞盖,身裹锦绣,香茶美酒交饮,收受不可思量的供养财物,亲朋眷属全部受益。白达的话勾勒了一个贪图享乐鱼肉百姓的宗教大师的形象。更有甚者,文中最后还描叙了格西扎甫巴,他嫉恨米拉日巴的才学,进而怂恿娼妇毒害米拉,从而将这个伪僧人的卑鄙嘴脸暴露无遗。此外,米拉日巴学法时,由于没有黄金、财宝和牲畜来供奉马尔巴上师,只有为他做长期的苦役,这也反映了当时要想学法必要供奉大量钱财的社会风气。由此看出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名为传记文学,实为时代的画卷。
 《米拉日巴》文字生动,情节感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尤为突出,例如对米拉日巴母亲的塑造可见作者艺术功底之深。其母名娘查迦坚是一位既重感情又恩怨分明的人。丈夫去世,她遵其遗嘱,听任财产由米拉的叔父姑母代管,既使忍受着 “吃狗食,干驴活”的奴隶的生活,也毫无怨言,在困苦中把孩子养成人,足见她对丈夫的忠贞。米拉成人后,遗产未收回又遭凌辱,她强忍悲痛送米拉从师学习。一天,米拉与老师到一户人家参加喜庆宴会,米拉喝醉了,老师让他拿着供养物先回去,他有一副好嗓子,喜宴上听到别人的歌唱,归途中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唱了起来,正巧这时路过自己家门口,母亲正在室内炒青稞,听到熟习的声音心中不解,想我们母子所受的痛苦,在人世间是没有的了,他不会唱歌吧?往外一看正是米拉,于是火钳丢在右边,搅青稞的棍子丢在左边,任青稞在锅中烧焦,右手拿着拨火棍,左手抓起一把灰,下楼时长梯子就滑,短梯子就跳,跑出门来,灰撒在儿子脸上,棍子打在儿子头上喊道:“爸爸,米拉喜饶坚赞,你生了这样的儿子,要绝后了,看看我们母子们的苦难命运哪!”随后即晕倒在地。米拉承认了错误后,她决定叫儿子去学习咒术,以报此仇。后来米拉果然修成施咒。当娘查见到仇人家尘土飞扬,哭声震地,高兴地跳起来,用一件破衣挂在一根木棍的顶端摇晃着喊道:“供养呀,祭祀呀!神圣的上师三宝!喂,乡邻们,米拉喜饶坚赞生得有儿子没有?我娘查迦坚穿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饮食,为儿子备办口粮求学,看呀! 是不是成功了? 当初叔父和姑母不是对我们母子说,人多就带人来打仗,若人少施咒术来害我吗?现在就是人少施的咒术……我留着这条老命不死,才有今天这个时机看我儿子演这样一幕戏法,看呀!我娘查迦坚可能还有比今天更高兴的事要出现哩?”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爱憎是那样的鲜明,她痛恨仇人,切望报仇,对儿子恨铁不成钢以至棒打,而当报仇目的达到后,她又狂奔呼喊,欣喜若狂。这一悲一喜的情节对照,使一个受尽欺凌的恩怨分明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此外,作品着力描写了米拉日巴学法坚韧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如写他在马尔巴处学经,由于没有财产供奉,只得长期服苦役,他忍受着上师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和虐待,甚至几乎丧命却从未灰心。最后为了尽快修成,他不为乞讨衣食而浪费时间,宁愿以荨麻为食,终于修得正法。米拉日巴是西藏僧人苦修得道的代表,他的一生是西藏僧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马尔巴上师的妻子,米拉的师母,是一位极其善良慈祥的妇女,她同情米拉日巴的遭遇,经常暗中帮助、安慰他,给他送好的饭食,为他上药医治伤口,甚至用自己私人财产让米拉做为供养学法。一次,她假借上师名义推荐米拉到另一位上师那里求得灌顶,被马尔巴得知后,险遭棒打。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藏族妇女的传统美德。
 总之,《米拉日巴传》虽然宣扬了佛教的人生无常,用修行求得解脱的唯心主义思想,但为读者展现了11—12世纪西藏人民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揭露了剥削阶级巧取豪夺、斯压百姓的罪恶行径,反映了某些上层喇嘛贪图享受,谋取大量钱财,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的客观现实,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西藏各阶层人物的群象。它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堪称藏族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米拉日巴传》 - 地域文化 - 可可诗词网

《米拉日巴传》

 传记文学是藏族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记述藏传佛教各教派的“高僧大德”、喇嘛活佛的事迹为主要内容,这些文学常常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并将主人公加以渲染神化。《米拉日巴传》便是最为着名的传记文学作品之一。
 (1) 产生传记文学的时代背景。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瓦解,藏族社会陷入割据战乱状态,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分化成许多教派,各个教派与各地封建领主紧密结合,为扩大各自的宗教影响,各派争相宣扬和着书立说。一些教派常将自己教派中有名望有成就的僧人加以神化,撰书奉扬,由此出现了一大批“高僧大德”的人物传记。它是一种非“宗教史”,也非一般“小说”、“传奇”的特殊体裁。它以历史真实人物为题材,以他们一生活动写成的文学作品。除《米拉日巴传》以外,还有《唐东杰布传》《朱巴贡勒传》《布顿大师传》《玛尔巴传》《宗喀巴传》《五世达赖传》《颇罗鼐传》《多仁班智达传》等较为着名。其中,以《米拉日巴传》最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国内已有汉文和蒙文译本,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已有日、英、法、德等文字的译本,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2) 《米拉日巴传》的基本内容。《米拉日巴传》的作者是西藏后藏地区的桑吉坚赞(1452—1507)。在作者生活的时代,藏族社会佛教各教派已呈现出“颓废萎靡”之相。为了挽救宗教的衰败局势,宗喀巴(1357—1419)掀起了宗教“改革”活动,创建了格鲁派(黄教)。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各派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稍晚于宗喀巴的噶举派代表人物之一桑吉坚赞也为振兴佛教、光大本派而奔波。他自幼崇敬本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他苦修“得道”后,遍游西藏各地,远到尼泊尔,广收门徒,弘扬佛教。撰写本派创始人马尔巴、米拉日巴、日琼巴等人传记。结果《米拉日巴传》成为传世佳作。
 米拉日巴(1040—1123)的家庭本是富户。他七岁时,父亲去世,留下他和母亲、妹妹三人。此时,伯父、姑母趁机侵吞了他们的财产,将其三人赶出家门。从此,生活坎坷、遭遇不幸。后来,米拉日巴学会咒术,将伯父的儿子、媳妇及助恶亲邻共三十五口压死在塌层之下,伯父、姑母仅以身免。米拉日巴又咒降冰雹击毁全村庄稼,算是报了冤仇。事后,他深感造孽,悔恨不及,投奔佛教大师马尔巴求法,以消罪业。等他学得正法,便遁迹山林、潜心修习。终于获得“正果”,即生成佛。又遍游天下,收徒传法。
 作者正是通过米拉日巴坎坷凄苦、修法成道的一生,宣扬了“人生是苦海”、“人生无意义”、“出家修佛才是唯一解脱”的佛教厌世思想和唯心主义教义。《米拉日巴传》故事曲折、凄惨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宣扬了“人生苦海”的佛教思想。如当米拉日巴从马尔巴学得密法,返回家乡探视母亲和妹妹时,只见房屋倒塌,母亲死去,肉烂骨枯,妹妹不知下落,于是更觉“轮回世间决无意义”。但是,这幅家破人亡的惨景,却是藏族社会十一二世纪战乱频仍,百姓遭难的历史真实写照。这一点,正是《传记》中的米拉日巴一家的不幸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也是作品能引起人们心灵共鸣的根本所在。作者通过对米拉日巴母子不幸生活遭遇的描写,揭露了阶级社会里强者欺侮弱者,靠坑蒙拐骗、巧取豪夺而发家致富的无耻行径和凶恶嘴脸。而作者所记述的米拉日巴报仇雪恨的故事,却反映了贫弱者的反抗斗争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憎和愿望,因而,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强烈的人民性。米拉日巴那种自我折磨的苦行僧式的做法并不可取,但是,他那种为了实现目标(求学)而进行的忍辱负重、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却是值得赞赏的。米拉日巴的形象,在历史上曾成为许多佛教徒、学者们学习的典范,他们身体力行,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 艺术成就。《米拉日巴传》书分三大部分:米拉日巴家产被夺遭受苦难;投师学咒,报仇雪恨;悔罪学法,修成“正果”,收徒传法。全书布局错落、忽起忽伏、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米拉日巴传》采用师(米拉日巴)徒(日琼巴)问答、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这种“问答式”显然受佛经文学的影响。《米拉日巴传》是散文体,中间插入一些歌词。语言朴实,生动流畅。特别是对民间语言(接近当时的口语)的使用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功。在同类作品中,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显示了作者较好的文学才华,这部作品在藏族文学史中闪耀着光芒。

《米拉日巴传》

藏族著名传记文学。作者本名桑结坚赞(1452—1507),他写这本书时使用的名字是藏诺·海如嘎,还有乳毕坚金,生平事迹不详,成书年代是1488年。书中说米拉日巴出生于后藏贡塘(今吉隆县),七岁丧父,全部家产被伯父和姑母霸占,母亲带着他和妹妹为伯父和姑母服劳役,生活很悲苦。米拉日巴15岁以后学习咒术,咒杀了伯父、姑母一帮仇人。后来,他为自己杀人毁家的“罪孽”悔恨,改信佛教,接受了噶举派的全部教法,成为米拉家族中穿单布衣可御严寒的人,因而被称为“米拉日巴”。他修成“正果”,享年84岁。该书的基本主题,是宣传佛教的因果和宿命论哲学。但它揭露了剥削阶级的贪婪凶残,歌颂了米拉日巴的清苦自持和不畏强暴。该书吸取了许多民间口头文学和前人创作的大量现实。有汉、蒙古文译本,并被译为日、英、法、德等外文发行。

米拉日巴传

藏族传记体文学著作。藏僧桑杰坚参(别名乳毕坚金, 1452—1507)撰。成书于明弘治元年(1488)。藏文,有拉萨、德格刻本。是书以问答形式,叙述喇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的一生遭遇和活动, 暴露了剥削者掠夺和欺凌人民的丑恶本质和当时社会阶级对立情况。文字优美。国内有汉、蒙等文译本;国外有英、法、日、德等文译本。为研究藏族进入封建社会后的历史、宗教、经济和社会面貌的重要著述。

米拉日巴传

书名。全名《瑜伽自在尊者米拉日巴传》。成书于明弘治元年(1488)。作者乃久巴查通杰布,又名藏嫩黑如迦桑结坚参。全书通过※米拉日巴(1040—1123)的苦修一生而及道的过程,对异僧俗人等效仿其行,在佛教界影响较大。本书最有价值处,是记载了宋代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其实土地可以买卖,放债收租,农民亦可自由雇工、经商,反映吐蕃奴隶制时代西藏社会土地所有制及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原书为木刻版(德格、拉萨、定日三种)。1981年青海有排印本问世。作者生平参见“玛尔巴传”(953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