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篪chí古管樂器。用竹製成,單管横吹。班婕妤《擣素賦》:“不塤不篪,匪瑟匪琴。”禰衡《鸚鵡賦》:“感平生之游處,若壎篪之相須。” 篪 篪古代吹奏乐器。“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横吹之” (郭璞注《尔雅·释乐》)。春秋战国时十分流行。唐宋以后仅用于宫廷雅乐。 ☚ 洞箫 竽 ☛ 篪 篪古代吹奏乐器。春秋战国时,篪已广泛使用。周代时,它常与埙一起演奏。《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史记》中有伍子胥“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的记载。现发现最早的实物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土出的两根战国时期的篪。宋陈旸《乐书》:“篪,有底之竹也,横吹之。”篪的形制为:竹制,两端封闭,吹孔与指按孔不在一个平面上。篪原是一种民间乐器。战国时用于宫廷雅乐的合奏。汉魏时曾用于伴奏相和歌。六朝时,成为吴声的主要伴奏乐器。隋唐时,为清乐伴奏。宋以后主要用于宫廷雅乐,不传民间。后逐渐失传。篪的音色沉郁浑厚,善于表现悲伤、思恋的情怀。 ☚ 筑 笛 ☛ 篪 篪chí古代的一种竹制乐器。八孔。形状和笛子相似。《小雅·何人斯》七章:“伯氏吹壎,仲氏吹篪。”毛《传》:“土曰壎,竹曰篪。”《尔雅·释乐》: “大篪谓之沂。”孙炎曰:“篪声悲。沂,悲也。”郭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大雅·板》六章:“天之牖民,如壎如篪。”毛《传》: “牖,道也。‘如壎如篪’,言相和也。”郑《笺》: “王之道民以礼义,则民和合而从之。” ☚ 镛 檀车 ☛ 篪读音ch·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直离切,平,支韵。 上一条: 箎 下一条: 䶵 篪吃chǐ引申为吹牛。例:他爱吹~大话,谝~大! 篪chí古代一种像笛子的竹制管乐器。 篪chí❶ 竹名:篪竹。 篪樂器名。《周禮·春官·笙師》:“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篪、𥴦、管、舂牘、應、雅。” 鄭玄注: “鄭司農云: “篪,七空。”鄭玄《三禮圖》: “雅篪長尺四寸,圍三寸,翹長一寸三分,圍自稱,九孔。頌篪長尺二寸。”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篪笛 > 篪 篪 chí 亦作“篪”、“䶵”、“竾”。古代一種單管吹奏樂器。竹製,横吹,春秋戰國時廣泛流行,先秦典籍多有記載。唐以來于民間久已失傳。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有實物出土。《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毛傳:“竹曰篪。”《周禮·春官·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篪、篴、管、舂牘、應、雅,以教祴樂。”鄭玄注引鄭衆云:“篪,七空(孔)。”孫詒讓正義:“諸書並云篪七孔,不云八孔。徐氏本《詩·小雅·何人斯》孔疏說,謂不數其上出者,故七孔。此說甚當。”《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郭璞注:“篪,以竹爲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翹,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禮記·月令》:“〔仲夏之月〕調竽笙竾簧。”鄭玄注:“竾,本又作篪。”《楚辭·九歌·東君》:“簫鍾兮瑶簴,鳴䶵兮吹竽。”王逸注:“䶵、竽,樂器名也……䶵,一作篪。”《後漢書·明帝紀》:“〔十年〕日北至,又祠舊宅。禮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娱嘉賓。”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琛令朝雲假爲貧嫗,吹篪而乞。”唐·杜甫《奉贈萧十二使君》詩:“塤篪鳴自合,金石瑩逾新。”宋·陳暘《樂書》:“篪,有底之笛也,横吹之。”宋·胡宿《狀元張監丞倅陝郊兼之閬中省親》 詩:“玉擅崑山價,篪兼仲氏聲。”《舊唐書·音樂志二》:“篪,吹孔有觜如酸棗。横笛,小篪也。”明·何白《淮上歸興》詩:“南經伍員吹篪市,北眺曹公較弩臺。”明·夏完淳《湘巫賦》:“進絙瑟以鳴䶵兮,無吳娃與越姬。”清·秋瑾《贈盟姊吳芝瑛》詩:“不結死生盟總泛,和吹塤竾韻應佳。”參閱《中國音樂史圖鑒》第29頁。 篪 (據《周禮文物大全圖》) 篪*chiF3F8 各种竹名 各种竹名毛竹:南竹 黄竹 黄笔 ☚ 竹林 竹的各部 ☛ 篪chíC140 篪 篪chi古代横吹竹管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尔雅·释乐》郭璞注: “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横吹之。”宋代陈旸《乐书》: “篪,有底之笛也,横吹之。”原为民间乐器,后用于宫廷乐队宴享时演奏。当时常与埙一起演奏。汉魏相和歌乐队有时也用。六朝时,随着清商乐的兴起,它又成为吴声的主要伴奏乐器。隋唐时,它又是当时艺术性最高的*清乐乐队的一员。宋以后,因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民间不传。《诗·小雅·何人斯》: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朱熹《诗集传》注曰: “伯氏吹埙,而仲氏篪,言其必相亲相爱,而声相应和也。”此即所谓“埙篪异器而同乐,伯仲异体而同气”。 ☚ 排箫 竿 ☛ 篪 篪chi古代横吹竹管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尔雅·释乐》郭璞注: “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横吹之。”宋代陈旸《乐书》: “篪,有底之笛也,横吹之。”原为民间乐器,后用于宫廷乐队宴享时演奏。当时常与埙一起演奏。汉魏相和歌乐队有时也用。六朝时,随着清商乐的兴起,它又成为吴声的主要伴奏乐器。隋唐时,它又是当时艺术性最高的*清乐乐队的一员。宋以后,因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民间不传。《诗·小雅·何人斯》: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朱熹《诗集传》注曰: “伯氏吹埙,而仲氏篪,言其必相亲相爱,而声相应和也。”此即所谓“埙篪异器而同乐,伯仲异体而同气”。 ☚ 排箫 竿 ☛ 篪[箎、竾]chí(古时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 a kind of bamboo flute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篪chibamboo flute 篪横吹的乐器。用竹制作,有六孔、七孔、八孔、十孔等四种形制。《九歌·东君》:“鸣篪兮吹竽。”《尔雅·释乐》郭璞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所谓“一孔上出”的“上”,当作侧讲。《周礼·春官·笙师》郑众注:“篪,七孔。”《北堂书钞》卷111:“篪,六孔,有底。”曾侯乙墓曾出土两件竹制横吹乐器,被定名为篪。两件乐器均有一个吹孔,五个指孔,一个出音孔。其中一件有底。竹管的长度与径围同文献接近。吹篪时,双手执管端平,掌心向里,不同于吹笛时掌心向下。 △篪chí16画 竹部 〈书〉 一种竹管乐器,类似笛子,已失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