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節節(节)Jié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龙口,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运城,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節jié❶竹節。揚雄《蜀都賦》:“邛節桃枝,石䲛水螭。”也泛指植物枝幹的連接處。蔡邕《胡栗賦》:“因本心以誕節兮,凝育蘗之绿英。” 節“节”的繁体字。 上一条: 节 下一条: 卩 節“节”的繁体字。 上一条: 节 下一条: 疖 ![]() ![]() ![]() ![]() ![]() ![]() ![]() ![]() 節节(2次) 節❶猶“信” 也。《周禮·地官·司徒》: “掌節: 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鄭玄注: “節,猶信也,行者所執之信。”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儀仗鹵簿部 > 節幢 > 節2 節2 jié 古代儀仗。以竹爲柄,上飾毛、絲等物。漢即用之、達於清。因朝代不同而種類、形制各異。宋·高承《事物紀原·旗旐采章部》:“《西京雜記》曰:漢大駕鹵簿有節十六在左右。則漢始用爲儀仗也。”《清史稿·輿服志四》:“〔法駕鹵簿〕階下静鞭、仗馬列甬道東、西。紫、赤方傘,扇、幢、旛旌、節、氅……列丹墀東、西。”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板鐸鐃缶 > 節 節 jié 本通指用以控制樂曲節奏之樂器,後特指以竹編成,擊之以成聲者。《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邢昺疏:“節,樂器名,謂相也。《樂記》云:‘治亂以相。’”晋·葛洪《抱朴子·疾謬》:“諂媚小人,歡笑以贊善;面從之徒,拊節以稱功。”唐·薛用弱《集異記·王涣之》:“俄而一伶拊節而唱。”宋·梅堯臣《和潘叔治六鶴圖·舞風》:“拊節余欲助,和歌誰爾類。”《清朝續文獻通考·樂八·樂器》:“節,以竹編成,形如箕。中長一尺五寸七分,邊長一尺三寸六分,口闊一尺九寸四分,深一寸九分,掌闊一尺五寸三分,深三寸二分。以圓竹二,上合下開,通長一尺一寸五分,畫之以爲節。” 節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竹部 > 名類 > 節 節 jié 竹莖之節。指竹稈隆起之圓環處。節外有雙環,内有隔壁。上環稱稈環,由分生細胞組成,生長極快,故有“筍生數日,高齊竹母”之說;下環稱籜環,着生稈籜。上下二環相距極近,謂之節内,横隔壁即生此處。節間長短不一,有促,有疏。《史記·龜策列傳》:“竹,外有節,中直空虚。”唐·王維《新竹》詩:“嫩節留餘籜,新叢出舊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五·竹》:“〔集解〕時珍曰:竹惟江河之南甚多……莖有節,節有枝;枝有節,節生葉。”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儀仗旗部 > 旌節旗 > 節 節 jié 符節之一種。特指古代使臣用以表明身份之信物。先秦亦稱“使節”,兩漢之後單稱“節”。多以銅等金屬鑄像,柄長八尺,上綴牦牛尾等飾物,其外罩以畫函。《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皆有期以反節。”鄭玄注:“旌節,今使者所擁節是也。”《漢書·蘇武傳》:“〔蘇武〕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隋制:金節,黑漆竿上施圓盤,周綴紅綜拂八層,黄繡龍袋籠之;王公以下,韜以碧油。唐制:節度使賜節者,行則建節,立六纛;入境築節樓以貯之。 節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卦爻 > 節 節 jié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兑下坎上,水澤節,䷻。《序卦》:“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雜卦》:“涣,離也,節,止也。”《易·節》:“節,亨。苦節不可貞。”《彖》:“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象》:“澤下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後代星術家又推演出:節爲坎宫八卦中一世卦,五行屬水。小周天火候圖中主二十八日夜。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檐椽部 > 椽栱 > 㮞 > 節 節 jié 同“㮞”。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節 > 節 節 jié 古作“卪”。由朝廷頒發之憑證、符信。多以竹木玉角等爲之,使臣執之以爲信。盛行於周秦兩漢,隋唐後漸衰。形制各異,周有“六節”,漢有“旄節”等。《周禮·地官·掌節》:“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說文·竹部》:“節,竹約也。”段玉裁注:“又假借爲符卪字。”又《卩部》:“卪,瑞信也。” 節jieB99D 節jié,jiēJ169 〖節〗 粵 jit3〔哲〕普 jié ❶ 竹節。許慎《說文解字》:「〜,竹約也。」房玄齡《晉書.列傳第四.杜預》:「譬如破竹,數〜之後,皆迎刃而解。」❷ 枝節,植物分枝長葉之處。杜甫《建都十二韻》:「風斷青蒲〜,霜埋翠竹根。」(青蒲:蒲草,一種水生植物。) ❸ 人或動物的關節。莊周《莊子.養生主》:「彼〜者有閒。」(閒:空位。) ❹ 時節,季節。《列子.湯問》:「寒暑易〜,始一反焉。」(反:通「返」,回去。) ❺ 節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倍思親。」 ❻ 節制,節約。司馬光《訓儉示康》:「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用。」 ❼ 限度,常度。方苞《獄中雜記》:「寢食違〜。」(睡覺吃飯違反常度,不正常。) ❽ 禮節,禮儀。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禮〜甚倨。」 ❾ 符節,古代使者所執的信物,用以證明身分。《周禮.地官司徒》:「掌〜,掌守邦〜而辨其用,以輔王命。」 ❿ 氣節,節操。諸葛亮《出師表》:「此悉貞良死〜之臣也。」(死節:為氣節而死。) ⓫ 婦女的貞節。《孔雀東南飛》:「守〜情不移。」 節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