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算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算学 金代算学有较大成就,发明了天元术。平阳人蒋周著《益古》一书,记录了天元术,金都水监颁印的《河防通议》中也讲到了天元术。《益古》一书已佚,《河防通议》中的算法可以从元人引用中得知。天元术是以“元”代表未知数,以“太”代表常数项。天元术的方法一般是根据问题中已知条件,立元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得数。金代著名算学家有杨云翼、李冶。杨云翼著有《句股机要》、《象数类说》及《积年杂说》。金末在北方真定府一带流传一部著作叫《洞渊测圆》,演算勾股容圆算题,共有十三问。李冶根据此书加以推广,又集天元术的大成,写出了各著《测圆海镜》及《益古演段》。反映了金、元时在天元术学方面的发展与成就。 算学soung44ngouk5[souŋŋouɂ]算术 算学suàn xué数学。1875年林乐知《中西关系略论》:“华君若汀精于算学,李君丹崖精地理学,赵君静涵精医学,贾君步纬精天文学。诸君皆名重一时,不多见之才也。”1904年《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高等农业学堂学科程度章第二》:“算学: 代数、几何、三角。”1926年《中华英文专修学校章程》:“算学: 代数、几何。”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Mathematics,算学。”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專科學校 > 算學 算學 suànxué 唐宋培養天文、數學人才的學校。隸屬國子監,至宋,轉隸太史局。教材有《孔子算經》、《五曹算經》、《九章算術》、《張五建算經》、《周髀算經》等算學書。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敕東都國子監量置學生一百員:國子館十員……算館二員。” 学科 学科学(科~;史~;哲~;声~) 另见:分类 历史 发展 ☚ 学说 理论 ☛ 算学学校名。隋始置,为专门教授数学的学校,隶国子寺,设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唐初废,旋复,隶国子监。招收文武官吏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三十人入学,其中学《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周髀算经》等十五人;学《缀术》、《缉古算经》十五人。设博士二人、助教一人。宋初废置。徽宗崇宁三年(1104)复置,依元丰算学条例编成“算学敕令格式”,招收学生二百余人,许平民报考。习读算书、天文书,演练算法,并习一小经。大观四年(1110)并入太史局。宣和二年(1120)罢。南宋复置,仍隶太史局。清设,又称“算学馆”。为国子监附设专教算法之学馆。康熙五十二年(1713)设于畅春园蒙养斋,简精于数学之大臣教授八旗世家子弟。雍正十二年(1734)于八旗官学中增设算学教习。乾隆三年(1738),停官学教习算法,专立算学一所,隶钦天监。四年,改隶国子监,称国子监算学。额设学生满十二人,蒙古、汉军、汉各六人。设助教、教习,掌教算法。学生五年学习期满,经过考核,以天文生、博士等职选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裁国子监,改隶钦天监。 算学 245 算学古代培养数学人才的高等专门学府。始建于隋文帝时期。唐贞观二年(628)重建,隶国子监,二年后废。显庆元年(656)复设,三年后废。龙朔二年(662)再置,改隶秘书局。设有算学博士1或2人;助教2人。学生为八品以下文武官员子弟及庶人。人数为80人、30人或10人。以十部算经为教学和考试的主要内容,兼习实地测量、历法推算、水利建筑等。学成后,经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宋崇宁三年(1104)置算学,隶太史局。设博士4人,学生210人。习算经十书,并历算、三式、天文书等。二年后撤销。其后仍频繁兴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于畅春园设算学馆,选收八旗子弟入学。乾隆四年(1739)算学馆隶国子监,称“国子监算学馆”。 ☚ 数学讨论班 古代数学教育 ☛ 算学 算学古代中央专科官学之一。隋开皇初始于国子寺设算学,置算学博士、助教各二人,学生八十人。唐代为国子监所属六学之一。设博士二人,助教一人,典学二人,学生三十人,为文武官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善算学者。以《九章》、《海岛》等各算经及术数之学为专业。算学生员毕业后可参加明算科考试。宋于崇宁三年(1104年)始置算学,学生定额二百一十人。大观四年(1110年),隶太史局。主要讲习“算学十经”(《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五曹算经》、《海岛算经》及《缀术》等),兼习《易经》或《书经》等。仿太学之制,实行三舍升补之法。元、明无算学,清康熙五十二(1713年)始设算学馆,学生六十人,后隶国子监。清制,在八旗官学生和举人、贡生、监生及廪、增、附生或俊秀中考选优秀者专学算学,称为算学生。 ☚ 画学 宗学 ☛ 算学中国唐宋培养天文和数学人才的学校。设于京师。 算学八卷。续一卷。清江永(1681—1763)撰。是书对梅文鼎《历算全书》所论古代历术及算学诸多问题或阐释补充或订正误失。前四卷有“历学补论”、“岁实消长”、“恒气注历”、“冬至权度”,是就历术有关题目申述己意。中两卷“七政衍”、“金水发微”是探求行星尤其是金星、水星绕日运动的规律,并作图加以说明。第七卷“中西合法拟草”专就徐光启用西方天文学方法推考中国历术的得失陈述己见,其中对梅文鼎有关见解多有肯定。第八卷“算剩”乃推衍三角诸法,求其便捷。此八卷各有小序。“续历学”一卷,“正弧三角疏义”,是“算剩”一卷的补充。有守山阁本 (作“数学”),海山仙馆本 (作 “翼梅八卷”),《中西算学丛书》本。 算学隋唐两代所设学府之一,属国子监掌管,教师为算学博士。唐代其学生来自八品以下官吏及庶人子弟,学习内容主要有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等算经。 算学官学名。《魏书·艺术传》记北魏世祖时,殷绍为算生博士,给事东宫西曹。隋初国子寺所属有算学,置算学博士、助教各二人,学生八十人,仁寿初废。唐于国子监置算学,设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招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为学生,员额三十人。以《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候阳》、《周髀》、《五经算》、《缀术》、《缉古》为专业教材、兼习《记遗》、《三等数》。宋代算学建于徽宗崇宁间,隶太史局、入学资格分命官及庶人两种,学生员额为二百一十人。本科教材有《九章》、《周髀》、《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等;还有历算三式、天文书等。本科之外,还须学一小经,愿习大经者听便,清于畅春园设算学馆,选八旗世家子弟为学生。任命精于数学的大臣、官员掌管其事。后废。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复立算学一所,由钦天监管理,次年改隶国子监。特派管理大臣一人,以下设汉助教一人,汉教习二人,分任教授算法。招收学生三十名,满十二名,蒙、汉军、汉各六名。学习期限为五年,学习期满,考试合格,以天文生、博士等职选用。 算学书局名。算学,在《元丰官制格目》中,列为五学(国子、太学、武学、律学、算学)之一。但未及建置。崇宁三年六月始建学。崇宁五年四月十二日罢(《宋会要·崇儒》3之1《书学》)。同年十一月复置。大观四年三月二日算学生并入太史局,算学官吏并罢(《宋会要·职官》3之5)。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罢算学(同前书《崇儒》3之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