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筷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筷子kuàizi

〈名〉用来夹取饭菜或其他东西的棍儿。

筷子kuài·zī

夹食物的餐具,用竹、木等制成: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子象牙镶金的~与刘姥姥。(四十·914)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炊食部 > 挹取具 > 筷子
筷子  kuàizi

亦作“快子”,亦稱“快兒”、别名“趙達”。進食用具,用以夾取食物,即箸。因諱箸音同“住”,故名“快”。其名始于明代。明·陸容《菽園雜記》卷一:“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幡布為抹布。”明·李豫《推蓬寤語》亦載此說,云:“今因流傳之久,至有士大夫間亦呼箸為快子者,忘其始也。”又云:“箸謂之趙達。趙達,吳國人也,喜將一箸而算,無不徵應。”《紅樓夢》第四十回:“原是鳳姐和鴛鴦商議定了,單拿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與劉姥姥。”

筷子kuài·zi

旧时云南滇西地区土匪谓棍棒。

筷子

筷子

筷 箸(食箸) 筴 梜(梜提) 铗 食筯
筷子的美称:玉柱 玉箸
竹筷:竹梜 竹箸
象牙筷子:牙筷 牙箸
玉做的筷:玉箸
贪食者的筷子:馋叉
(夹菜用具:筷子)

☚ 食具   饮具 ☛
筷子

筷子

我国发明的饮食用具,又是婚嫁喜庆中的道具。古称筷为“箸”,男方在食盆中放10根高粱穗莛,女方则放9根筷子,“九箸”与“久住”谐音,是夫妻情胜百年的象征;“筷”与“快”又同音,是恭祝新娘早生贵子的象征。

☚ 瓶子   宝剑 ☛
筷子

筷子kuɑizi

民间饮食用具。又称箸头。咸阳人也称挟。流行古今。据考古发掘,古代人们用树枝和动物骨角夹取食物,以后逐步演变为木筷和竹筷。商周时,已有经过琢磨的牙筷、玉筷。《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封为象箸,而箕子啼。”《礼记·曲礼上》:“羹之有菜者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饭黍毋以箸。”到汉代开始普遍使用筷子。筷子因原料质地不同,种类甚多。春秋战国,出现了铜筷、铁筷。汉魏六朝,有了漆筷,稍后有金筷、银筷。近代有象牙筷、犀角筷、乌木镶金筷等。民间女儿出嫁,嫁妆中必有筷子,取“快(早)生贵子”之意,也有在男方食盆中放一根高粱穗筵儿,女方则要收九根筷子,“九箸(筷)”谐“久住”,寓夫妻久住之意。船上讳说“箸”(住),以箸为快(即筷子)。在丧俗上,烧亡灵时供酒饭,筷子竖插在饭碗头上,以示恭敬。在宴席上,要待主人拿起筷子,讲一声“诸位随意”时,客人才能任意夹菜。如有人偶然将筷子失落在地,得讲一声“筷落地,吃不及”,以示吉利。

☚ 辞媒换帖   躲节 ☛
筷子

筷子

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其发源地是中国,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地。最早的筷子产生于中国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双筷子是由骨头和玉制成的。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铜和铁制的筷子。汉朝出现了漆制的筷子。随后,金制和银制的筷子相继问世。当今,我们使用的筷子是用胶木、有机玻璃和塑料制成的。最为珍贵的筷子,有象牙筷、玉筷、嵌饰金边的乌檀筷。日本人用筷子很讲究,一般都装在纸袋里。每年8月4日为“筷子节”,即供奉筷子的仪式,参加仪式的有生产商、经销商、饮食业经营者和一些市民,仪式后,将使用过的筷子烧掉,作为供奉。在日本许多地方每逢播种、收获或庆贺生日时,都要换用新筷子,以示吉祥和欢庆。在民间流传很多关于筷子的传说。日本人用筷子有八忌: 1、舔筷: 用舌头舔筷子。2、迷筷: 手握筷子,拿不定吃什么菜,在桌上游寻。3、移筷: 动了一菜后,不吃饭,又动另一菜。4、扭筷: 扭动筷子,用嘴舔取筷子上的饭粒。5、插筷: 插着吃菜。6、掏筷: 用筷从菜的当中扒着吃。7、跨筷: 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8、剔筷:以筷代牙签剔牙。此外,随着快餐的兴起,出现了一次性筷子。

☚ 跪拜致命山   腹舞 ☛

筷子kuai zi

chopsticks

筷子

chopstick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