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笺注陶渊明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笺注陶渊明集 笺注陶渊明集陶诗文注本。十卷。李公焕撰。公焕,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吴焯跋称:“此编汇集宋朝群公评注,淳祐中又刻于省署,当时所称玉堂本者。”据此则公焕为宋人,而何孟春跋以为元人。二说皆未言所据,不知孰是。此本前四卷诗,次第与汤注本略同。卷五记、辞、传,卷六赋,卷七《五孝传》、《画赞》,卷八疏、祭文,卷九《集圣贤群辅录》上,卷一○《集圣贤群辅录》下。卷首辑录宋代诸家评陶,为“总论”,次以昭明太子《陶渊明集序》。卷末附颜延之《陶徵士诔》、昭明太子《陶渊明传》。汇辑旧注作双行小字,随文出注,所辑评语则附各篇之后,开后世集注、集评之风。卷首“总论”又开后世辑录陶渊明诗话之风。由于此本保存了大量旧注旧评,故自汤注本失传后,历来颇受重视,流传最广,影响极大。但李氏对陶渊明实未深研,又颇好杂引宋人地志、杂说,故其谬误颇多。伪作《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四时》、《归园田居》之六、《问来使》等悉予保留,后二首诗后尚附录韩子苍、汤汉、《西清诗话》辨伪之语,其馀则全无甄别之言。《停云》诗“竞用新好,以招余情”下注云:“谓相招以事新朝也”,此实汤注穿凿之语;《与殷晋安别》注谓殷晋安即殷景仁,乃承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之误;《赠长沙公》诗注谓大司马指汉高帝时陶舍,殊乖史实;《酬丁柴桑》诗题下不注丁柴桑其人,乃云“柴桑,𠎅(浔)阳故里”,实属无谓。 《移居》诗注“南里”即栗里,《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注又将南里、南村离为二事,又谓移居在遇火后二年,羌无故实。《还旧居》诗注引《南康志》,谓南康近城五里之上京有渊明故居;《游斜川》诗注引骆庭芝说,谓曾城即落星寺,穿凿比附,如此者甚多。何孟春《陶靖节集·后记》讥评李公焕此本“不见其能为述作家”,不为无因。郭绍虞《陶集考辨》称此书有数本,其所经见者有吴焯绣谷亭旧藏本、吴县潘景郑所藏《天禄琳琅书目》所载本、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印本、《四部丛刊》本(与潘氏所藏同出一本)。按今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二种。又上海涵芬楼《四部丛刊》本称据藏元翻宋本翻刻,卷首与附录又颇与陶澍所见本不同。 ☚ 陶靖节诗注 陶靖节集 ☛ 笺注陶渊明集 笺注陶渊明集陶集注本。六卷。明张自烈撰。自烈字尔公,号芑山,江西宜春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后卜居庐山,累征不就,以学问博洽闻。与艾南英为同乡,而各立门户,以评选时文相倾轧,诟骂不休。著有《四书大全辨》、《诸家辨》、《字通》等十馀种。此本崇祯十七年(1644)撰刻。前四卷诗,卷五记、辞、传、《读史述九章》、赋,卷六疏、祭文。以为《问来使》非渊明不能道,不同意为晚唐人伪作,存而不删,而删去《四对》、《联句》、《圣贤群辅录》上下、《五孝传》,识鉴未免不精。注释、评析极简略,且多不足取。卷首有沈澳、夏允彝、沈寿民等人序及昭明太子所作《序》、《传》与《陶集总论》,卷末附东坡《和陶》诗、明谑庵居士《律陶》、《敦好斋律陶纂》。有敦化堂刻本、乐愚堂刻本。 ☚ 陶诗析义 陶渊明诗集 ☛ 笺注陶渊明集 笺注陶渊明集十卷。(宋)李公焕笺注。诗文赋合收。其诗真实、朴素、自然,情景交融,具有独特的风格。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影宋刊巾箱本。 ☚ 陶渊明 陶靖节先生诗 ☛ 笺注陶渊明集 《笺注陶渊明集》10卷。(宋)李公焕笺注。收诗歌散文和辞赋。其文闲谈放狂,朴质清新,叙事写情,语言晓畅,在晋宋之际独具风格,有《四部丛刊》本。 ☚ 陶渊明 靖节先生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