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 的错误,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并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1962年9月,党中央公布了关于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并且发出了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修正草案。但是,“左”的错误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且在政治和思想方面还有发展。在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的错误理论的影响下,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同时,河北省同全国一样 ,开展了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即 “四清”运动)。
河北农村的 “四清”,是1962年冬在保定地区开始试点的。当时,针对有的社队存在的经济管理混乱和干部“多吃多占” 问题,中共保定地委派出工作组,在生产队重点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解决干群之间的矛盾和做好当年分配。这就是“小四清”。1963年2月,毛泽东主席向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推荐了保定地区的经验。
1963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了 《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提出农村中的十个根本问题。认为,“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这些事实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 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阶级斗争,不可忘记无产阶级专政,不可忘记依靠贫农、下中农,不可忘记党的政策,不可忘记党的工作。”“必须在农村中普遍地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教育”,发动群众把账目、仓库、财物、工分“全面地彻底地清查一次”。“这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是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修正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前十条” 中还提到,“河北保定地委的同志到农村进行调查,发现了农民迫切要求社、队认真地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简称 ‘四清’)。目前社、队普遍存在四不清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干群之间的矛盾,必须予以解决,也不难解决。因此,保定地委抓紧领导了四清工作,并且把四清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新阶段。”“这个经验是重要的,应当推广”。
为贯彻中共中央指示,河北省省、地、县委先后召开了各种会议,进行传达学习,训练干部,组织工作队搞“四清”试点。1963年全省省、地、县三级共抽调1 360名干部,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队,组成31个工作队,在霸县、宣化、抚宁33个县、38个公社的99个大队,进行社教运动 ( “四清”试点)。其中,省委工作队搞了15个大队,占15.15%,于6月下旬和7月中旬到村; 地委进驻的50个大队,占50.51%,于7月底、8月初开始; 县委搞的34个大队,占34.34%,多是9月底开始。据对92个大队统计,一类大队27个,占29.35%; 二类大队34个,占36.95%; 三类大队31个,占33.7%。“四清”一般分6步: 扎根串连,组织革命阶级队伍; 发动群众,进行“四清”; 登记阶级成分,开展对敌斗争;进一步贯彻农业决定和 “六十条”,解决两条道路斗争问题;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规章制度; 改进经营管理,制订生产规划,掀起生产高潮。
河北省 “四清” 运动中,除保定地区 “小四清”经验外,还有一些“经验” 在全国推广。中共中央1964年9月1日转发了 《关于一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总结》,即 《关于河北省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四清经验的报告》。报告提出 “四清”运动要经过四个阶段:
❶扎根串连,初步组织阶级队伍,大揭阶级斗争的盖子;
❷ “四清”,群众忆苦思甜,查上当,思想归队,复议阶级成分,建立阶级档案;
❸对敌进行斗争;
❹组织建设。
“桃园经验” 向全国转发后,9月18日,中共中央下发了 《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 (修正草案)》 (简称 “后十条”),强调 “访贫问苦,扎根串连”,运动要抓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教育、组织贫下中农阶级队伍、“四清”、干部参加集体劳动这五个重点,而阶级斗争是基本的,规定整个运动由工作队领导。结果,夺权斗争成了 “四清”运动的重要内容,许多地方发生了打击面过宽、斗争过火的错误,伤害了不少基层干部。
1964年10月,河北省组织10万多人的工作队,经过培训,先后在永年、赵县、任县等18个县和天津市南郊展开第一期 “四清”运动,两批共搞了425个公社,5 763个大队,32 610个生产队,这些地区共有580万人口。《河北省委关于第一期农村四清运动的基本总结 (草稿)》 (1965年8月22日)认为,“经过第一期四清运动摸底的结果表明,百分之七八十的基层干部程度不同地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有或多或少的 ‘四不清’ 问题,其中,性质严重的人约占百分之二、三、四、五。有15%左右的基层单位,受到敌人的严重腐蚀或者被篡夺了领导权”。第二期运动,计划在铁路沿线、沿海、后方战略要地和粮棉集中产区,铺开50个县和9个市的郊区。加上第一期搞过的,县占全省总数的47%,公社占45%,生产大队占48%,生产队占45%,人口占农户总数的46%。根据以往经验和适当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工作队队员在原有10万人的基础上,扩大到15万人。
河北省根据中央、华北局关于面上社教工作的指示,从1964年12月中旬起,经过在永清等县试点和在衡水召开灾区地委书记会议,在全省灾区和非灾区的4.85万个大队普遍开展了粗线条社教运动。
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下发了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简称 “二十三条”),强调 “必须把两年多来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持下去,进行到底,绝对不能松劲。” “运动的性质”是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运动“今后一律简称四清: 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领导运动,要有全局的观点和全局的部署”,“要适当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1965年5月10日,河北省委 《关于今后农村四清运动全局部署问题的报告》确定,“今后每年搞两期,冬一期春一期。今秋打算在现有18个四清重点工作团的基础上,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每个地委搞四、五、六个县。全省今冬明春共搞50个县左右,加上已经搞开的18个县,占全省 144个县的47%。”
在 “左” 的理论、路线指导下的 “四清”运动尚未全部结束,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 开始了。1966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 《关于农村文化大革命的指示 (草案)》明确: 把四清运动纳入 “文化大革命” 中去,结果酿成了农村更大的动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指出:“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一九六四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在一九六五年初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 ‘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过,这些错误当时还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 1966年5月—1976年10月的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3.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第五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 ☛
000249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