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六《悲怆》交响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六《悲怆》交响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于1893年初,后采纳其弟的建议题名为“悲怆”。同年10月在彼得堡由作曲家亲自指挥首演。这是柴科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真挚、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作品。全曲表现了在帝俄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知识分子的悲哀、痛苦、幻想和斗争。始终贯穿着悲剧的气氛。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开始有一慢板,4/4拍子的引子。在主调的下属调e小调,由大管吹出叹息般的旋律,预示着主部的主题,并概括了该乐章的悲哀情绪。不久便出现不过分的快板,b小调,奏鸣曲式。主部先由中提琴、大提琴分部陈述,木管答应。随之焦虑紧张激动地逐步扩展到高潮。稍有停息,在D大调以行板的速度由小提琴奏出温柔优美迷人的副部主题,仿佛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突然在猛烈的打击下开始展开部。主部主题从一个声部到另一个声部构成暴风雨般的赋格段。当情绪发展到最紧张的时刻,长号奏出采自俄罗斯殡葬仪式中演唱的“神圣的安息”的动机,赋予巨大的悲剧色彩。再现部,主部再次展开。副部在B大调再现。最后,弦乐拨奏浑厚的下行的固定低音,管乐吹出叹息的音调而沉寂地结束。第二乐章优美的快板,D大调,5/4拍子,复三部曲式。前后部分是独特的五拍子的圆舞曲,是对幸福生活渴望的描绘。中间部分,在固定低音持续的背景上,下行的叹息的2度音调带有凄凉呻吟的情绪。第三乐章急速的快板,G大调,12/8拍子,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作曲家自己称之为“凯旋狂欢式的进行曲”。主部以三连音贯穿始终,具有诙谐的性质。副部是豪迈的进行曲。第四乐章悲哀的柔板,b小调,3/4拍子。这是一首独特的由广阔发展的单三部曲式与奏鸣原则相结合的终曲。第一部分,弦乐交织奏出下行的和2度延留音的旋律,类似绝望的挣扎(相当于主部)。中段在D大调,是对幸福生活情景的回忆(相当于副部)。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相当于主部再现)。尾声以中段的主题材料为基础(相当于副部再现)。最后在悲痛欲绝的气氛中结束。 ☚ 未完成交响曲 e小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